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富豪 >> 富豪价格 >> 正文 >> 正文

她财貌双全,既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来源:富豪 时间:2023/2/1

自古文人多清高,重才而轻财。六朝时人王夷甫,甚至连“钱”字都提不得。某夜,其妻故意将铜钱堆绕于床前,非要看他说还是不说这个字。

翌日,王夷甫晨起,一见此景,遂大呼奴婢曰“举却阿堵物”。你快来搬走这个东西吧!还是坚决不言“钱”字。

把钱叫做含有鄙视之意的“阿堵物”,钱,实在有点冤。德国哲学家齐美尔曾经说过:“金钱有一点像上帝。”一个人的金钱观,往往也是人生观的体现,如何看待,如何使用,如何获得,其中大有学问。

若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能利己利人,宜室宜家,岂不美哉?若是还能使用出美感,造福后人,那实在是很高级的金钱观。如果以此为标准来选一座城,相信很多人的目光,都会望向山水明秀的江南。

浔溪流水处,富豪云集地

说到江南,首先进入脑海的,必然是烟雨蒙蒙,粉墙黛瓦,吴侬软语呢喃,小桥流水人家。无论是乌镇,还是西塘,她们的绰约风华举世皆知,然后,还有一座城,虽然十分低调,但依然被眼尖的网友发现,将其称之为“中国江南的封面”。

作为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她曾经有过如雷贯耳的声名,所谓“湖州一座城,不如南浔半个镇”。没错,今天我们所说的,正是这座江南古镇——南浔。

这座古镇,一千年前,人们称它为浔溪。溪流之畔,勤劳的人们采桑养蚕,制作生丝,慢慢地,浔溪之南商铺林立,于是浔溪又有了一个别称南林。到了南宋淳佑年间,在“浔溪”和“南林”两个名字中各取一字,从此这个镇正式更名为南浔。

南浔是一座神奇的城,她自明代起,雄踞江南,以盛产贡品湖丝和文化昌隆闻名天下,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到了清代,更是金光闪闪,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南浔出了一大批富甲一方的商贾群体。

“四象”,指的是刘墉、张颂贤、顾福昌、庞云曾四位大富豪,“八牛”,指的是邢庚星、周昌大等八位富商,“七十二金狗”指的则是邱茂泰、邱盖茂等72位商贾。

至于如何划分这些巨额的财富,刘大均在《吴兴农村经济》一书中这样写道:

“财产达万两白银以上称之为“象”,万两白银以上,称之为“牛”,万两以上称之为“狗”。此称呼是取动物身躯大小,来象征财富的多寡。”

彼时的南浔,称之为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实实在在是特别会“搞钱”的城市了。

富庶之乡里,诗书传家风

古人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南浔的富豪们可不是只认银子的暴发户,他们在坐拥满屋金银后,目光瞄准了更高的精神世界。

以“四象”之首”刘镛来说,发家后,刘墉深感列祖以来,都缺少文化,虽有财,但无禄,不上门第,故亟力教子读书,应试科举,使他的四个儿子都走上了仕途。

刘镛还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读书人。一个嫁给一品大学士徐甫的儿子为妻,另一个嫁给蒋锡绅之子清学部总务司郎蒋汝藻为妻,刘氏因此更加光耀门楣,在南浔成了货真价实的名门望族。

尽管光宗耀祖带有封建时代的认知局限性,但南浔富豪们不止步于金钱满足的意识,由此也可见一斑。更难得的是,刘墉还有更宽阔的思想,他敏锐地意识到财富过多会侵蚀人的本性,一旦被金钱控制奴役,会对子孙后代贻害无穷。

针对这个“病症”,刘墉对症下药,开始投入慈善,做了许多赈灾的义举,还将之作为家风,要求子孙后代们代代传承。

刘墉除了用善举,身体力行的教诲子孙如何正确对待财富,还非常重视教育的根本——读书明理。他的四个儿子,都有很好的学问和修为。

刘锦藻是刘墉的次子,14岁就考取了秀才,28岁中举,34岁成为进士。刘锦藻学问深厚,审美意趣也相当高雅,南浔闻名于世的园林“小莲庄”,就是他在其父手上进一步扩建的手笔。

刘梯青是刘锦藻的弟弟,同样是深有学养之人,他跟哥哥一样,也爱好造园子。刘梯青的审美更贴近当时的时代,更西化和时髦。

他在南浔建的宅第被称做“红房子”,造型和风格十分欧化,成为另一道独特的风景。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号称“江南第一民宅”的张石铭旧宅,那是江南著名的中西建筑特色的私家民宅之一。

刘墉的孙子刘承干,平生酷爱藏书,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收藏的书籍之多,在当时高居江南之最,为此,刘承干于年,在小莲庄旁边开始修建藏书楼,这就是著名的嘉业堂,因清朝溥仪皇帝所赐“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

所幸刘家三代,都爱好建园修宅,才为后人留下了小莲庄,红房子,嘉业堂这些经典建筑,即使穿越斑驳岁月,依然风姿不减,还多了一层沧桑的美感,令今人不胜赞叹。

“四象八牛”城,“水晶晶”之梦

南浔,以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耕读传家的淳朴乡风,成为湖州乃至江南的首富之地。且不说晚清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即便上溯到宋朝,这里也早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了。

富庶繁华的土地,藏龙卧虎的民间,这一切都让南浔有了一种既昂扬又内敛的美。加之典型的江南特色,小桥流水,枕河而眠,南浔的美,遍及每一个角落,每一座古桥,每一寸青石板的小路。

河道蜿蜒,江南特有的乌篷船缓缓而过,烟雨蒙蒙中,那一番诗意的婉约气质,沁人心脾,温柔欲醉。临河而居,傍桥而市的古镇人家,每日柴米油盐,鸡鸣狗吠,炊烟袅袅间,一派悠然的古意,恍若桃源。

这般姿容、如此韵味的南浔,是无数人心中的江南梦,更是他乡游子心中持续一生的故园梦。

有“报告文学之父”美誉的作家徐迟,是南浔人氏。徐先生早年北上南下,辗转全国各地,但故乡自始至终,都是他心中闪着粼粼波光的梦。

徐迟出身于南浔的名门望族,他家所在的巷子,浙江湖州南浔镇德懋弄6号,以前就是富商集聚之地。徐迟的家,跨出门两三米就是小河,恣意玩耍的童年,总是伴着无处不在的流水和烟雨,幼小心灵的感知中,“水晶晶”便是家乡优美的魂。

大半生远离家乡,求学工作,徐迟喝过北京的水,吃过湖湘的饭,但一刻也忘不了江南的家。晚年时,这种情节愈加浓烈。

75岁高龄时,徐老开始创作他的长篇自传《江南小镇》,其中,老人一口气用了66个“水晶晶”,来描写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南浔。

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天空,水晶晶的日月,水晶晶的星晨,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风车,水晶晶的水车,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水网,水晶晶的荇藻,水晶晶的春草,水晶晶的垂柳,水晶晶的菏叶珠子,水晶晶的竹径,水晶晶的桑树园。水晶晶的少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婴儿。水晶晶的心,水晶晶的梦,水晶晶的爱,水晶晶的铁环,水晶晶的陀螺,水晶晶的童年,水晶晶的灵魂,水晶晶的生命,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这是呵,这里是我水晶晶的家乡!

这一连串的66枚“水晶晶”,如同一个离家多年的归乡游子,抵达故土后,捧过一瓢家乡的水,必须“吨吨吨”地咽下去,才能缓一缓心底思乡的饥渴和不眠的乡愁。

小说家的敏锐和诗人的浪漫,加上对故乡的眷恋,让徐迟精准地号到了南浔的脉搏,“水晶晶”,正是再适合南浔不过的表达。

如今,“水晶晶”已经成为南浔古镇的核心价值和气质品牌,引得无数南来北往的客,驻足其间,感受和寻找着这些“水晶晶”,流连忘返乐而忘归。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文人墨客萦绕于心的情结,江南的南浔,更是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加上66个水晶晶,成为独具一格的江南古镇。其历史,其沉淀,源远流长;其风姿,其韵味,历久弥新。

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江南好,能不忆江南?”来表达对江南的依恋。我们每一个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烟雨蒙蒙粉墙黛瓦的江南梦。

能不忆江南,若是去江南,又岂可错过南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