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富豪 >> 富豪价格 >> 正文 >> 正文

1根蚕丝交融中西,4象8牛富可敌国,

来源:富豪 时间:2023/1/28

01前言

韦庄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自古至今,都是一处诗意栖居的所在,更是文人骚客钟爱之地!而最能代表江南风韵与气质的,当然是周庄、乌镇、西塘、同里、甪直以及南浔等江南六大古镇。

周庄有陈逸飞的方圆双桥,乌镇有茅盾的林家铺子,西塘因《谍中谍3》走向世界,同里以“东方威尼斯”声名远播,甪直则以“神州水乡第一镇”名动天下……

这么看来,似乎只有南浔,最耐得住寂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南浔,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被低估的宝藏古镇。

鱼米之乡、丝业重镇、文化之邦、富豪之家、诗书之乡,这些关于南浔的标签,汇聚起来就是一部南浔辉煌史。

这是一个被时光和温柔对待的小城,在这里,时间仿佛被停止了一般,百年如一,古镇的风貌历经岁月沧桑之后,依然是一派如梦似幻的江南水乡风光!

02交通要冲,何时由村建镇

南浔古镇,坐落于浙北杭嘉湖平原、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北濒太湖、南连德清,西接吴兴、东临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历来就是水陆交通要冲。

南浔距离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特大城市,均为公里左右,更有高铁直达,交通非常方便。

据史料记载,宋太平兴国二年(),南浔东五十七里的地区划归平江府(今苏州)管辖,镇区为湖州东面门户。

随后,来此聚居的民众日益增多,村落规模初具,且皆滨溪而居,故称浔溪。浔溪之名,一直沿用至宋宁宗朝(—)。

浔溪之南,也有一个村落,房屋林立,商贾云集,名为南林。有文献记载,称“南林一聚落,耕桑之富甲于浙右”。

到了宋理宗淳祐十二年(),浔溪与南林二村合并,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定为南浔,并设镇官管辖,正式建镇。

辛亥革命后的年11月7日,南浔光复,孙中山曾特准南浔建市。如今,南浔文园内的镇史亭,保存有南浔建镇的宋代石碑,在这里,可以了解南浔从村到镇的演变历程。

03辑里湖丝,成就江浙雄镇

从南浔的建镇历史可知,早在南宋时期,这里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了。明万历年间(—),南浔镇七里村(今辑里村)所产的蚕丝,更是成为湖丝中的佳品。

其所缫之丝,独具“细、圆、匀、坚”和“白、净、柔、韧”等特征,迅速蜚声京师,此后明清两朝皇帝与后妃的龙袍、凤衣,均定由七里丝织造。雍正以后,七里丝雅化为辑里湖丝。

清朝诗人董蠡舟,曾在《蚕桑乐府》中称赞道:“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当时的南浔,可谓是“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地少”,“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足见桑蚕经济的盛况。

清咸丰元年(),辑里湖丝荣获伦敦世博会金奖,拉开了南浔与世界互通互动的序幕。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辑里湖丝再获金奖后,更是畅销世界各地,名扬天下。

太平天国占领湖州后,太平军还特地用枪船把辑里湖丝,一路护送至上海销往海外,年销丝款高达一千万英镑。

清同治二年(),上海开埠20年后,距沪不远的南浔,已是一派“毗邻栉次,烟火万家,苕水流碧,舟航辐辏”的繁华景象了。

明清时期,辑里湖丝的畅销,又与当地的蚕桑业、手工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成了南浔经济的空前繁盛,使之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江浙雄镇。

04四象八牛,如何富可敌国

由于丝市的异常繁荣,许多南浔人投身丝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富甲一方的商人,他们被当地人统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那么,南浔人为什么会将这些富商称为象、牛、狗呢?《湖州风俗志》记载:“象、牛、狗,其形体大小颇有悬殊。以此比喻各富豪聚财之程度,十分形象。”

民间传说,当时家财以白银计算,财产达千万两以上者,称为“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为“牛”,百万两以上、不足五百万者,则称为“狗”。

“四象”,指的是刘镛、张颂贤、庞云鏳、顾福昌4名富豪。“八牛”,指的是邢庚星、周昌大、邱仙槎、陈煦元、金桐、张佩绅、梅鸿吉、邵易森8名富豪。“七十二金狗”,则泛指邱茂泰、邱盖茂、邱义昌、邱德升等72名富豪。

如果仅从最低限度计算,“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拥有的家产,就高达1.5亿两白银。而据史料记载,当时清政府的全年财政收入,也只有万两左右。

由此看来,南浔镇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确“富可敌国”,其财富总量,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05湖州一城,不敌南浔半镇

19世纪末,中国最大的生丝集散中心在这里诞生,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在这里形成,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也得到过这里的巨大资助。

正如前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曾评价道:“南浔一镇……在经济上全力支持了辛亥革命,造就了一个共和国,功不可没。”

在南浔丝商的巨大影响下,湖商成为当时中国的商帮之最。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搅动了民国历史风云。

当时,南浔古镇流传着一段话:“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

刘家的银子,说的是首富刘镛,家产有多万两白银。张家的才子,是指张颂贤的两个孙子张石铭和张静江,才华横溢。

庞家的面子,指的是庞云鏳善于经营官场,结识过左宗棠、李鸿章,很有面子。顾家的房子,是说顾福昌经营蚕丝致富后,投向房地产生意,在南浔和上海拥有众多房产。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常说“一座湖州城,不敌南浔半个镇”了!

06诗书名邦,惯看中西交融

南浔经济的长期繁荣,也使其更加崇文重教,沉淀出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浓郁的文化氛围,自古至今,英才旷代,名人辈出。

宋、明、清三朝,南浔走出过41名进士,56名京官,更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记载。同时,还有许多名人留下了不朽的学术著作,世代相传。

比如朱国桢的《明史概》、《皇明纪传》,董斯张的《广博物志》,陈忱的《后水浒》,董说的《西游补》等。南浔,因此享有了“文化之邦”、“诗书之乡”的美誉。

这一时期,正是借助商贸的契机,南浔才有了百间骑楼、豪门大宅,才有了广宇大屋、洋楼幢幢……在江南古镇中,开近代风气之先。

于是,我们在小莲庄,看到了西欧园林的元素;在张石铭旧宅,看到了多立克柱子、罗马劵式门楼以及西洋舞厅;在张静江故居,看到了法国进口彩色玻璃和老地砖……

南浔还建起了湖州首家丝商工所——丝业会馆,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中国近代私家藏书楼绝唱——嘉业堂藏书楼……

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园林,让南浔人开眼看到了西学东渐,看到了传统中国之外的全新世界,对南浔古镇的景观风貌、生活风气以及文化风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7文教昌盛,孕育英才辈出

晚清民国以来,南浔办学重才之风日盛,先后建起儒嫠小学、正蒙学社、浔溪公学、雪章小学等学校,还有由顾乾麟创办,延续超过60年、至今不断的叔蘋奖学金……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文化和教育土壤,南浔涌现出了刘墉、张石铭、张静江、屠守锷、桂世镛、蒋心雄、朱丽兰、潘镜芙、徐一冰、徐舜寿、徐迟等一大批各行业知名人士。

这些名人或为身居高位的政治家,或为运筹帷幄的经济学家,或为攻克尖端技术的科学家,或为书画家、藏书家,或为文学家、诗人,或为积累巨额财富的实业家……

在旧中国为数不多的知名大学中,南浔还走出了三位校长,即北京大学校长张翔龙,燕京大学校长陆志伟,以及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

年的一个统计数据,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全国范围内的南浔籍教授,就有人之多。一镇之地,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杰出英才,堪称华夏美谈。

08漫步古镇,触摸烟火生活

如今,南浔作为江南古镇中的文化重地,虽历经千年沧桑,但它从古至今蓄积的历史沉淀还在,这厚重历史沉淀的熠熠光辉还在,这熠熠光辉中传承的城市气质与水乡风骨还在。

古镇以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善河构成的十字河为骨架,街巷和民宅沿河分布,人家枕水而居,南东街与南西街,又构成十字形格局,整体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来到南浔才知道,岁月刻在围墙外,故事藏在围墙里。不管是豪门大宅,还是寻常人家,那些爬满皱纹的砖墙,阳光照耀下屋子的背影,斑驳的痕迹,都是旧日岁月的累积。

每一块脱落的墙皮,都是一个故事,或关于琴棋书画,或关于柴米油盐。但无论如何,它们都刻满了达观与满足。正是这一面面墙,一幅幅地构成了小镇生活的画廊。

来到南浔才知道,时光印在石板上,日子过在廊檐下。穿街走巷,那一块块青石板,历经日晒雨淋与无数人的踩踏,变得光滑铮亮,见证了时光的沧桑。

那一条条烟雨长廊下,每天的日子,都从柴门的吱呀声中开始,清晨伴着日出,燃起炉火,做几顿饭、拉几回家常,到了夜阑人静,门板被一一插上,古镇人家枕水入梦乡。

09舟游水乡,纵享诗画江南

当然,在这样的江南水乡,除了用双脚丈量,最惬意的方式,莫过于坐船了。因为,水是南浔的脉络与血液,更是南浔的柔情和灵魂。

在莲界桥码头,乘一叶扁舟,缓缓而行,兰桨咿呀,橹声欸乃,荡漾开层层涟漪,船娘一口吴侬软语唱着小调,像极了童年故乡的歌谣,周遭流淌着如诗般的美妙……

再看看擦肩而过的船只,游人脸上会心的微笑,两岸年的百间楼群,一扇扇拱门连接起一整条街道,充满宁静祥和,阳光投下的光影,似乎随着船行而流动,一派岁月静好!

当小舟穿行于浔溪之上,那一座座石桥、一幢幢民居、一棵棵杨柳、一个个行人,连同封火山墙、骑楼长街、飞檐翘壁、河埠石阶一起,都好像浮在水面上,极具婉约风情。

如果说白天的南浔,基本是借助蓝天白云和阳光的自然色彩,更多呈现出的是粉墙黛瓦的水墨江南风光。

那么,到了夜晚,当斑斓的灯光被渐次点亮,整个古镇瞬间变得温暖可亲起来。此时的古镇,以水墨江南做底色,以西方油画为晕染,犹如一幅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缤纷水彩,明澈洒脱、清爽神俊!

此时,无论你游走长街,还是舟行水上,都能看到璀璨的灯火,照彻着南浔水乡。但这似乎也只是外部轮廓,因为它真正的韵致与灵动,藏于或萧疏、或绵密的各色光影之中。

你看那马头墙上长灯蓝影,树梢景灯绿影,瓦上线灯黄影,屋檐灯笼红影,廊下灯照人影,水岸灯撒树影,虹桥卧波倩影,还有水下诸多倒影……

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就像一幅青绿泼墨山水,晕开了园林,如梦似幻,“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此时目之所至、视野所及,大概最贴近水晶晶的南浔!

或许只有在此刻,你才能理解,为什么著名作家徐迟,会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来抒写他对故乡南浔的眷恋:

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天空,水晶晶的日月,水晶晶的星辰,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长街,水晶晶的绸缎店,水晶晶的歌榭,水晶晶的酒肆,水晶晶的灯火……

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这是,呵!这是我的水晶晶的家乡!

——徐迟小说《江南小镇》节选

10结语

江南,寓意着小桥流水人家式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经济与文化上的双重繁荣。而在江南六大古镇中,偏偏是常常被忽略的南浔,两者兼得!

而且,南浔是其中文化积淀最深、保存最完好的古镇,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的封面”,因而最贴近江南原乡。

一根蚕丝,天下湖品!织成锦衣,可雍容华贵、风情万种;经商积财,则富可敌国、名扬世界!一业兴而百业旺,正是这一根根蚕丝,成就了江南雄镇、富甲南浔!

柴门粉墙黛瓦,伴着小桥流水人家;豪绅大宅深院,藏着中西园林佳构。这里的诗画江南水乡,不仅有民风淳朴、执着奋进的风土人情,更有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非凡气韵!

当乌镇拥抱互联网,当西塘被汉服裹挟,当周庄日趋商业化,当同里不再隐逸,当甪直略显萧瑟……那不如来南浔吧!这里的一镇之地,百年如一!水润书香,温婉绵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