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这么长时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因为美国可以收割全世界的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美国创新性的技术不断涌现。
直到现在,互联网底层技术、人工智能、芯片等尖端制造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依旧大多在美国,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味的仇视其他国家,并不能帮助我们进步,只有正视差距,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进步。
但话说回来,我们中国缺人才吗?
绝对不缺,甚至我们去全世界看看,多少高端领域都充斥着华人华裔的身影。
甚至给美国人造成刻板印象,认为从中国来的孩子都比较好,学习成绩都不错。
我们看到很多美剧中都有这种刻板印象。
再比如现在卡我们脖子最严重的行业是芯片,半导体。
但我们放眼全球,这个行业里最厉害的人几乎都是华人华裔,是不是挺讽刺的。
先不谈收割全世界的人才,只要能把和我们有着相同血脉的人才吸引过来,我们的发展速度会有多可怕我都不敢想象。
回顾我们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些海外的人才为了向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纷纷回国。
那时候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
我们以西方国家都不敢相信的速度接连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以及在中国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等。
在那么艰苦的年代,我们以不可想象的速度不断地取得令全世界都瞩目的成就。
如今我们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一些行业我们能给出的待遇已经不比国外低了。
但凡我们给人才好一点的待遇,尊重这些人才,
但凡我们给人才好一点的环境,我们都不需要自己培养这些顶尖的人才,直接收现成的就可以了。
但我们就是做不到。
而且很多人才,尤其是科研领域,其实很多人也不想要那么高的待遇,只要能照顾好他们的家人,给他们差不多的待遇,最重要的给他们自由自在的科研环境,然后对他们研究进行一定支持就够了。
他们对于自身的是不是顶尖待遇真的不是很在意,他们在意的就是能不能自在、专心的做自己的研究。
回到我们的人才问题,总有很多人经常对我们的人才流失问题痛心疾首,他们很难过,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人才总是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
但在我们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那个没有家乡情怀呢,有几个不想念自己的家乡呢?
即使是其他国家的孩子,也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很深的情结。
我们也有老话“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愿他乡万里行。”
马云在这方面总结的很到位,人才离开无非就是两个原因,
待遇没给够,心里受委屈了。
先不说人才,我们普通人在工作中其实需要的无非不就是两点,待遇和尊重。
待遇给的好一点,待遇不到位就多给一点尊重。
我们周围很多公司总是强调狼性文化,
想要员工像狼一样去战斗,就要给狼吃肉;
而且想让员工像狼一样有战斗力,就不要把狼当狗使唤。
再说我们对待人才的环境,首先宣传绝对要背大锅。
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包括我自己想着长大以后要当科学家,报效祖国?
因为我们从书本里了解到爱迪生、诺贝尔等这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不仅可以发明创造出很多促进人类进步的技术,而且可以获得很多金钱,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很好的生活。
但我们宣传的科研工作者必须是生活贫苦,然后还要安贫乐道,为了自己的工作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最后积劳成疾。
科研工作者也是在身体上也是平凡人,也需要吃饭生活、照顾家人。
但我们的宣传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这样宣传,
刚开始我们条件艰苦,这样宣传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一个明星随便偷税漏税就是几亿,我们还给不了科研人员好一点的待遇吗?
我们留不住人才,人才总去国外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这些负责宣传的人是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作为一个脑袋正常的人,该怎么宣传科学家?
某个科学家努力科研,发明了XX技术,申请了专利,未来将极大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因此获得了大笔财富,他和他的家人都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努力科研不仅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生活,更能改变了世界,说不定下个就是自己。
这样自然会有很多小孩对成为科学家满心憧憬,有了源源不断并且充满激情的的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还会有什么能长时间卡我们脖子的技术吗?
看看美国现在的马斯克、比尔盖茨,往上走还有福特、爱迪生等等,这些人通过推动人类进步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富豪,这不令人激动吗?
但是我们是怎样宣传的?
兢兢业业的科学家要生活贫苦,要积劳成疾,很多时候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好。
反观那些明星、网红可以轻松挣到大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生活。
如果你是小孩,你会向往成为哪一个呢?
之前袁隆平爷爷摸了一下豪车就被喷上热搜,怎么了?
明星、网红开豪车,住别墅就是正常的,
袁隆平爷爷这样的人连摸一下豪车都不行?
要我说,袁隆平爷爷这样的人给他一车库的豪车都不为过,但袁隆平爷爷估计会把这些豪车换成科研经费支持科研,
做出如此贡献的科学家,
养活如此多的人,这放在古代是要封神的,是要建庙立祠的。
人才做出贡献,就该给待遇。
我们从小就在课本里学知识就是财富,然而中国最有知识的一批人却被要求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难道科学家就不该过好生活,明星、网红就该过奢靡的生活?
对待科学家,我们总是用放大镜用圣人的标准去看待,必须要生活贫苦,为了工作无私奉献,最后积劳成疾。
对待那些富豪,我们就宣传他们开豪车、住大房子,有多少钱。
对待那些明星,宣传他们谁又搞什么对象,谁又出轨了,谁又拍戏划破小手了。
这样的环境下,扪心自问我自己愿意选择哪种生活,我们的小孩会想成为哪种人?
这种情况下,
想做出属于自己的科研创造,又想过上好生活的人才自然只能去美国或者其他国家了。
年年度经济学家,曾经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的刘元春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中国的人才情况。
刘元春表示:中国现在有博士研究生40万,他们像乞丐一样地开展研究工作,每个月的基础收入只有元。他提议将这些博士研究生的待遇增加到元,即使这样全年也不到亿,减轻生活压力的这些博士研究生会迸发出多少个亿的研究成果呢?
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拿不出这亿吗?
还有留学生,很多真正的人才留学不归,归来的未必是高手,就像前面说的,全世界芯片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几乎体内几乎都有着中国血脉。
这是我们科研体制、人才招揽机制、人才发挥土壤、人才评价和分配机制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杨振宁举过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例子。
杨振宁谈中国人才环境的时候说:“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这个领域有一位费曼,他比我大四岁,现在不在了,他是一个大物理学家。他的一切想法,他的一切言行,他的学术工作都是与众不同的。他在美国所以能发展因为美国允许这样的人发展,我常常想假如费曼生在中国,他不是要被关进监牢里去,就是会得神经病。”
包括前段时间轰动数学界的张益唐,他是一个实打实的数学天才,但他曾经公开表示哪怕在美国端盘子,也不回中国。
张益唐这样说:“如果我在中国绝对不可能搞出现在的数学成果。因为中国的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再说我们的科研圈子,无论在哪里做科研都是需要资源的,
要资源就要混圈子,就要处理一大堆复杂的人际关系。
现在有两个人才,一个水平比另一个强一点,强一点的需要花70%的时间去应付人际上下级关系,
能力差一点的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上,一段时间后他们两个成就会怎样呢?
而且就算真的是天纵奇才,但在我们这里不好意思,讲资历,等到好不容易熬的有了资历,但还有当初那股心气吗?
哪个搞科研的一开始不是满腔热血想做出大成就?
如果在民企,待遇可能会好一点,但我们无数次听领导对人才说:
管你是龙是虎,在我这是龙也要趴着,是虎也要卧着。
好像打压人才在他们眼中成了可以攀比的事情,就看打压得狠,谁越有能力就越要打压。
一个在国外一年拿50万,回国后,公司给一年20多万,管理人员还觉得这几十万是施舍给这些人才的。还说在中国一年能拿这样的工资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总是抱怨人才流失,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我们为什么留不下人才?
先不谈我们什么时候能收割全世界的人才,我们先学会尊重自己的人才,把自己的人才留住,
然后将拥有中国血脉的人才能吸引到中国,光是这,我们的发展速度该有多快,我都不敢想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我们先要有一个尊重人才的环境,我们不说吸引其他地方的凤凰,我们先留住自己的凤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