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富豪 >> 富豪车标 >> 正文 >> 正文

海底捞利润下降近9成,张勇为儿子买2亿豪

来源:富豪 时间:2023/5/5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51.html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国内。疫情之下,各地纷纷出台出行限制政策来控制疫情蔓延,导致旅游、外贸、餐饮等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即使管控政策结束,但疫情余威犹在,受到影响的行业依然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营业状况,许多扛不住的门店已经关门大吉。

而火锅行业的大亨海底捞更是“损失惨重”。根据3月1日晚间海底捞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预计年全年海底捞净利润相较年下降约90%,疫情期间对餐饮类场所进行的限制成了利润下降的罪魁祸首。

一、曾经是“火锅里的茅台”

如果你炒股,那么一定对海底捞有所耳闻。毕竟,在年里,海底捞的股价上涨了91.5%,新开家门店,将全球门店网络增长至家,将近年门店数的9倍,可谓是风光无限。

并且,海底捞开设门店的增速也在不断加快。年,海底捞开设门店的增速为70.70%。年,这个增速仍然保持在69.01%。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样的门店开设模式和速度一直是海底捞盈利的基础。年,海底捞营收为.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9亿元增长56.5%。这样的结果对于海底捞开设新店的近乎“疯狂”的做法似乎是一种肯定。

根据之前的数据来看,门店的高速扩张是海底捞能够实现营业额迅速增长的基础。这样的做法与海底捞核心的商业模式也是相匹配的,即:资金驱动考核,激励员工,形成并持续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强大品牌力,借助强大的品牌力获得低于市场平均价的租金,单店盈利能力很强。

但是在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情况发生了转变。受疫情影响,海底捞在年1月26日到3月12日期间不得不停止营业,原本是盈利“重头戏”的春节期间收入跌入谷底。

众多的门店伴随着极高的人力成本。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曾透露海底捞旗下的员工超12万人,曾经赖以盈利的经营模式在疫情之下成为了巨大的负担。员工成本从年的79.亿元涨至年的96.亿元,上涨了21.1%。人力成本所占收入百分比,也从年的30.1%增长到年的33.8%。尽管进行了上万人的裁员,海底捞人力成本迅速增长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遏制。

与此同时,人力成本以外的其余成本也在攀升。原材料成本从年的.39亿元上升至年的.亿元,增长了9.1%;年的折旧及摊销共计18.亿元,而年上升到了30.亿元,折旧成本增长60.4%;

成本中增长最大的是财务成本,从年的2.亿元直接上升到年的4.亿元,增长了88.2%,可以说是翻了一番。疫情并没有改变海底捞原有的发展策略和开店计划,在年上半年,海底捞又开新店家,逆疫情之势而行。并且根据海底捞的计划,年还要开店家以上。

尽管门店扩张是海底捞盈利的基础,但在疫情之下,这样的行为也增大了海底捞面临的风险。果不其然,数据显示海底捞69.01%的门店增速只换来了7.75%的收入增长,这样的回报显然不是海底捞董事会所期望的。

尽管下半年疫情得到了合理的控制,海底捞的“颓势”仍然无法得到逆转。公司财报显示,年全年海底捞净利润约23.47亿元人民币,在年净利润跌至约为2.35亿元,净利润下降约90%。年的股票价格也在财报公布后开始暴跌。

分析海底捞利润下降的原因,尽管相较年的顾客总量,年的顾客总量甚至出现了一些增长,但是翻台率,日均销售额这样的关键指标则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降。

翻台率指的是单个餐厅一天内使用的平均次数。翻台率高,意味着餐厅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营业时间内,提高座位的流动率,营收也将大大提升。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4.8次/天,到年已经降至3.5次/天。

根据海底捞公司的年度报告,年海底捞在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同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0.5万元、10.65万元、10.8万元,分别同比降低23.3%、16.9%、10.3%;年海底捞整体同店日均销售额为10.49万元,较年的12.75万元下降了17.7%。

此外,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海底捞汇兑净损失2.35亿元,这无疑也是导致海底捞利润流失的元凶之一。

二、老板移民新加坡

提到海底捞,就不得不提到海底捞的董事长张勇。这个年在四川简阳开办的小火锅店,如今已是中国火锅行业的巨头之一,这一切的一切,自然少不了张勇的付出和心血。

第一家火锅店在简阳开业时,刚开始店里只有五个人,四张桌子。凭借着一腔似火的热情和合理的经营模式,以及新鲜美味的原料和体贴入微的服务,火锅店越开越大。从一家小店到一整层楼,再到团队扩大,跳出县城在西安开设分店,再到扩展到海外市场。

本着服务高于一切的理念以及以客人为本不断调整的管理制度,海底捞建立了成为了一家特色鲜明的火锅连锁店。或许人们记不起海底捞的特色菜是什么,但海底捞的服务却是无人不晓,从递纸巾,递蘸料,到拎包,带孩子等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此外海底捞门店门口的迎宾员右手抚心,面带自然微笑,微微弯腰,左手自然向前做请状的招牌姿势,也是海底捞公司服务高于一切理念的充分体现。为了保证在深夜也有着不低的客流量,海底捞推出了夜间用餐折扣活动。良好的服务质量也成就了良好的口碑,海底捞生意红火,回头客不断,排队一个小时等候用餐的大有人在。

火锅事业越做越大的同时,张勇一家人已经悄然移民新加坡。凭借海底捞不断扩张给张勇夫妇带来的巨额的财富,张勇夫妇在和年两度登顶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早在年,张勇夫妇的身家就已经达到了亿美元。尽管年身价有所缩水,但仍在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上位列第四。

谈到移民新加坡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与税率有关。众所周知,新加坡是税率最低的发达国家之一,有“全球合法避税的天堂”之称。新加坡华人众多,具有稳定的居住环境,税收政策优惠,是移民的不二选择。

在这里,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别不超过17%和22%。而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最高将达到45%。根据张勇夫妇所持68.6%的股份来看,每年减少缴纳的税款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尽管张勇本人对移民行为并没有作出公开的解释,但是通过合理猜测还是不难得出与避税有关。另外,由于境内企业在境外上市,张勇采取VIE模式,即不通过股权控制实际运营公司,而通过签订各种协议的方式实现对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及财务的合并,这样一来,海底捞的税收和利润被转移到了境外,只有应得税收的零头给了中国政府。

在疫情最严重,海底捞盈利状况不佳的时候,张勇再次套现15.6亿,并且带走了21亿贷款。并且由于他新加坡人的身份,他并不需要向中国政府缴纳税款。

这一行为被曝光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海底捞的股份市值暴跌亿元,这样的行为最后却是要股民来买单。同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