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下半年,我一直在写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内容,主要围绕着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下面我把这篇内容的目录和第一部分发出来给大家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英、法、美、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狄更斯
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巴尔扎克
2、雨果
3、福楼拜
4、莫泊桑
三、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马克·吐温
2、欧·亨利
3、德莱塞
4、菲茨杰拉德
5、辛克莱·刘易斯
四、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果戈里
2、列夫·托尔斯泰
3、契诃夫
4、高尔基
第二部分意识形态
一、盛世与梦
二、价值观
1、功利主义(1)金钱至上与拜金主义;(2)消费主义与财富炫耀;(3)一夜暴富
2、实用主义
3、“适者生存”
第三部分社会与生活方式
一、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1、没落的旧贵族
2、财富不断增长的新富裕资产阶级
(1)舞会
(2)棒球
(3)佣人
3、贫困的社会底层
二、失控的性欲与混乱的男女关系
三、艺术和审美
1、洛可可艺术
2、印象派
参考文献
大事年表
第一部分英、法、美、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小说的创作晚于欧洲大陆,始于18世纪,出现伊始便与现实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世纪20年代起,现实主义在欧洲文学中取代了浪漫主义而占据主导地位,进入鼎盛时期。有些文学史甚至把19世纪称为“现实主义的世纪”。
实际上,早在笛福、菲尔丁、斯摩莱特等英国作家的身上就已经能看到他们的现实主义倾向,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真正的发展要到19世纪。
19世纪的英国因为工业文明的展开,经济世界第一,如日中天,号称“日不落帝国”。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不断扩大和拥挤,新富裕的资产阶级大量出现。旧贵族的没落与挣扎,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胜利以及下层民众的贫困无助互相交织。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剧烈的社会转型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家普遍感受深刻,他们真实地昭示各种社会矛盾,揭露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无情鞭笞社会的黑暗现象。这是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戴维德·赫伯纳·劳伦斯、哈代等等。
1、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艰难时世》《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的作品。故事主要围绕匹普、乔·葛奇、马格韦契、艾丝黛拉、康佩生等人展开。
故事的主角叫匹普,他是一个贫苦的孤儿,与姐姐和当铁匠的姐夫共同生活。匹普的姐姐是个泼妇,但他有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姐夫乔·葛奇里。每当姐姐打骂小皮普的时候,姐夫总是冒着自己被打的风险来保护他。
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他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庄园,成为富有的郝薇香和她的侄女艾丝黛拉的座上客。见识到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后,匹普的内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此,他一心想成为“上等人”,因为只有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他才能够有资格去追求女神艾丝黛拉。
而匹普似乎也很走运,他在童年时救助的马格韦契居然发迹了,成了富豪。因为马格韦契记得当年的恩情,于是给了匹普一大笔钱,以助他进入上流社会。
匹普一夜暴富,兴奋至极,他终于可以告别自己的宿命,成为一个贵族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随后他开始膨胀起来,故意疏远自己的姐姐和姐夫,甚至对于帮助自己的马格韦契也不屑一顾。殊不知,他人生最后一刻,关心他的还是他曾经的贫贱朋友。
《艰难时世》
故事主要围绕着葛擂硬和庞得贝以及他们周围的露易莎、汤姆、比周、斯蒂芬等人展开。葛擂硬原本是个五金批发商,退休后成了焦煤镇的议员,他是个功利主义的信徒,把万事万物甚至人性、情感都归为“一个数字问题,简单的算术问题”。
在他眼里,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金钱、买卖关系,诸如想象、浪漫、情感、仁爱等等这些与金钱无关的都是扯淡。所以,他把自己20岁的女儿露易莎嫁给一个近50岁的老头庞得贝。不为别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庞得贝有钱。
庞得贝是新势力的代表,他是新富裕的资产阶级。他弃爱绝情、唯利是图、虚伪自私,最后毁在了自己手上。
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工业革命的展开,法国迎来了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进入到了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这是一个被金钱主宰的社会,每个人都很忙,忙着追求财富和金钱,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极端利已主义的自私冷酷的金钱意识形态。个人的价值在经济发展、宏大叙事、大革命中变得微不足道和渺小,人迷失在了金钱之中,找不到价值,唯有不停地赚钱,拥有更多的金钱才能让人找到价值所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化,亲人也不例外,无论是多少亲密的关系在金钱面前都黯然失色。人性扭曲,个性泯灭,谁拥有金钱,谁就拥有权力。
与此同时,社会资源和财富在不断集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矛盾加剧。上流社会的资本家、政客、贵族、野心家等等,他们穷奢极欲,贪婪敛财;中产阶级,包括经纪人、商人、公证人、法官等等,他们拼命赚钱,天天想着如何使自己的财富增长,攀附权贵,从而挤进上流社会;社会底层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者,他们劳累过度,神经疲惫,每天都在想着如何稳住目前的生活,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既得利益不被剥夺,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使自己不那么累。
19世纪法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也使得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独领风骚,屹立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正如他们的绘画一样。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莫泊桑、梅里美、左拉,代表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1、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人间喜剧》。
他的笔下,云集了大量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包括落魄的贵族、贪婪的资本家、吝啬的高利贷者、斤斤计较的市民、毫无人性的恶霸、心狠手辣的政客等等。
巴尔扎克出生于年,出生在法国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父亲曾经当过政府官员,而他自己也曾当过律师。
《高老头》
高老头是一个暴发户,他在丧失爱妻之后,拒绝再娶,把对妻子的爱全部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视她们为掌上明珠,倾其所有供她们享受。他聘请了最优秀的教师来培养她们的各种才艺,让她们学骑马,有自备车辆,生活的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养的情妇。
两个女儿成人后,高老头拿出了高额的嫁妆,让他的两个女儿嫁入豪门,成了伯爵夫人和银行家太太,跻身上流社会。
当然,此时的高老头很受两个女儿的尊敬,但好景不长,出嫁后两个女儿挥金如土,没钱或者钱花光了,就向父亲要。就算再有钱,也填不满这两个无底洞。随着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榨干最后一毛钱后,再也无法用金钱换得女儿们的爱,最终被两个女儿抛弃。
人生的最后一刻,高老头独自一人在冰冷的房间里,此时他的两个好女儿却在精心打扮,准备出席鲍赛昂夫人的盛大舞会。人性被金钱的扭曲在这一刻显得特别明显。
2、雨果
雨果其实算是半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他前期是浪漫主义,后期才是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品,以19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在一个剧烈转型的社会,通过在逃的苦役犯冉·阿让、流落风尘的女工芳汀和她的私生女儿坷赛特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揭露出法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黑暗和法律的不公正。
故事的主角冉·阿让,他出身非常低,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不幸父母先后死亡,没上过学,是唯一的亲人姐姐把他抚养成人,当了一名树枝修剪工。
姐姐家七个孩子,每天过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有一次,他眼看姐姐全家都在挨饿,自己也饿得不行,他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捕了,判了5年苦役。他对判决不服,4次越狱未成,结果被一再延长刑期,坐了19年的牢。
在狱中,冉·阿让渐渐养成了神情冷漠的性格。在棍棒下、铁链下、烈日下、劳累中,以及被释放后仍然受尽歧视的遭遇,使他变得冷酷孤僻,憎恨人生。有朝一日,他要同社会算账,报复人类,报复社会。
出狱后的冉·阿让已经四十多岁了,衣衫褴褛,加上汗水、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肮脏。举目四望,他无处可去,旅店不接待,他只好钻进狗窝,但被咬了出来。最后在城市广场旁的一家印刷所门前的石椅上睡着了。
就在冉·阿让觉得人生就要绝望的时候,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主教米里哀。他在冉·阿让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他,并给了他爱和宽容。
主教米里哀不但不追究冉·阿让偷他的银器罪,还将一对银烛台送给冉·阿让。米里哀主教叮嘱冉·阿让要用银器去做一个诚实的人。主教的爱和宽容感化了冉·阿让。之后冉·阿让改名为马德兰,并在滨海小城靠改革工艺生产发家,成为大富翁和工厂主,还被举荐为市长。
另一个主角叫芳汀,她因为羡慕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而来到城市。在城里,她似乎迷失了自己,被拥有金钱和地位的新富裕资产阶一再伤害,最后被抛弃,独自一个人生下了坷赛特。
不过她无力养活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了住在巴黎附近的德纳弟夫妇照顾。这对夫妇却是人面兽心,无赖透顶。尽管芳汀把大部分的工资支付给他们,甚至卖了头发和牙齿,沦为妓女,但珂赛特还是备受虐待。
得知芳汀的悲惨遭遇后,已经是富豪的冉·阿让十分同情。觉得有一种命运相似的感觉,所以,他就算被警长沙威抓住,也要在芳汀临终前守护她。
因为芳汀临终前的托付,为了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坷赛特,冉·阿让再次逃脱,并成功救出了芳汀的女儿坷赛特,还视她为养女,将她带到巴黎,隐居在一家修道院。从救出坷赛特开始,冉·阿让就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这个小女孩身上。
坷赛特长大成人后,与青年马吕斯相恋。马吕斯参与领导了年的巴黎街垒战。在战斗中,马吕斯身负重伤。冉·阿让从下水道将其救出。不料,又遇到了警长沙威。这次沙威终于良心发现,放走了他们,自己跳入塞纳河。
冉·阿让最后死在了马吕斯和坷赛特怀中,并把两支银烛台留给珂赛特。故事结束。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故事的主角是克洛德,他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一次偶然的际遇使其迷恋上了爱斯梅拉达,一个街头卖艺为生却拥有倾城倾国美貌的吉卜赛女孩。
加西莫多是克洛德出于上帝的仁慈和同情收养的一个可怜的人,他因为形象丑陋而被视为“怪物”。在圣母院做了敲钟人,对克洛德唯命是从,任其驱使。
为了报答克洛德的养育之恩,加西莫多铤而走险去帮克洛德抢爱斯梅拉达。一日,爱斯梅拉达在黄昏拐过街角时忽然发出一阵惊呼声,原来克洛德唆使加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绑架了,所幸卫队长弗比斯碰巧路过,听到呼救声将爱斯梅拉达救下。
这次经历也使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弗比斯。卡西莫多因此要受到惩罚,施刑者将其打得皮开肉绽,围观的人仿佛第一次看到“怪物”,嘲讽、讥笑,好不热闹,没有人同情更不会听到他已连续喊了三遍要喝水。
令人吃惊的是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捧着水走上刑台喂加西莫多喝水,加西莫多独眼中落下了一滴眼泪。更令人无解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加西莫多喜欢上了爱斯梅拉达,或许是,那一碗水,也或许是她的善良。
克洛德跟踪爱斯梅拉达,发现爱斯梅拉达居然与弗比斯在约会。他怒火中烧,心中升腾起嫉恨的浓烟,于是在暗中刺伤了弗比斯,逃走了。结果爱斯梅拉却成了替罪羊,被以谋杀罪判处死刑。
加西莫多解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隐匿在圣母院。爱斯梅拉达藏在巴黎圣母院塔楼的一间小屋内。自惭形秽的加西莫多细心呵护着她,知道自己的丑陋有意躲避,怕惊吓着她。
一次为了减轻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的思念,他忍痛在广场上等待弗比斯,苦守了一夜。他还虔诚地睡在爱斯梅拉达的小屋外。
爱斯梅拉达藏身巴黎圣母院的消息被克洛德得知了。在欲望的驱使下,他决定去搜索爱斯梅拉达。知道爱斯梅拉达藏在小屋里后,他趁着夜色,意欲对爱斯梅拉达图谋不轨。爱斯梅拉达呼救。
克洛德嫉妒之火在熊熊燃烧,他发誓谁也别想得到爱斯梅拉达。最终,爱斯梅拉达被军队抓走。
行刑当日,加西莫多内心中充满冲突、痛苦,当他看到克洛德铁青的脸上浮现出狰狞的笑时,怒不可遏的加西莫多把克洛德推下了钟楼。之后加西莫多失踪了,不久人们发现,他永远安详地睡在爱斯梅拉达身旁,那是他爱的幸福归宿。
3、福楼拜
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他不到60年的短暂人生中,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传世佳作,这些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色彩。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故事也很简单,主人翁叫艾玛,她出身一般,父亲是一个富裕的农民,家里有点小钱。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有意栽培自己的女儿,把她送去贵族学校接受贵族教育,妄想她涌入上流社会,找到一个有钱人。
而艾玛因为拥有清秀的容貌,接受的良好教育,再加上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大量阅读,让她在心中对爱情和浪漫有着很多向往。她梦想成为一位拥有浪漫爱情的贵妇人,沉溺在罗曼蒂克的浪漫爱情幻想中。
她以为婚姻中的爱情应该是朝朝暮暮都有的浪漫,比如画画、弹琴,整天摆弄花草,希望自己的丈夫能跟她一起做这些事情。不必为生活的琐碎而烦恼,也不用担心钱。
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乡镇医生包法利救治过她父亲的腿伤,二人邂逅生情,在爱玛父亲的有意安排下,嫁给了这位善良的医生。
刚开始,她还努力尝试着做一个合格的“包法利夫人”,但很快她就厌倦平庸无趣的生活,逐渐嫌弃丈夫,幻想能有一次传奇式的爱情。
那些关于贵妇人和骑士,关于星星和湖泊、关于“阴暗的树林……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莺”等等,在她脑海里无数次浮现。
对,现在的生活绝对不是自己所追求的,枯燥、无聊、乏味、单调、无趣的普通日常生活不是自己的追求。吸引她的是贵族家的舞会,是贵妇人浪漫的恋爱,是被城市的奢侈品充斥的嘉年华的迷人韵味。于是她多次偷情。
不过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她自己成为发放高贷者所盘剥的对象。她逐渐骄奢成性,最后债台高筑,求助无门,走投无路,只好自尽。
4、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珠宝》《羊脂球》《漂亮朋友》《伞》。
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庭并不和谐,父亲是个浪荡子,整日的喝嫖赌、酗酒、胡作非为,将家业挥霍一空。母亲是个温和善良的贵族妇女。无法忍受丈夫的行为,最终夫妻两个人在莫泊桑10岁的时候分道扬镳。
这段经历让莫泊桑对婚姻很不看好,以至于他终身未婚。在他眼里,爱情婚姻就像一场游戏。在这游戏中,不是男人不忠于女人,就是女人不忠于男人,在婚姻中不是女人受伤,就是男人受伤。
《骑马》
《骑马》故事的主角叫埃克托尔。他是一个小职员,虽然经济窘迫,但他有着没落贵族的身份。他经常跟人吹嘘自己骑马技术一流,因为骑马是贵族的生活方法。
当埃克托尔领到一笔可观的工作报酬后,他迫不及待地开始去实践自己预想的生活追求。首先就是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虽然他从上马到开始骑马的一系列动作过程都令人惶惶不安,但内心的虚荣还是迫使这位有着贵族血统的小职员始终前行。
最终,这个虚荣的人在颤颤巍巍地行进间还是撞倒了一位妇人,他自己也被强烈地碰撞甩下了马头。被撞伤的老妇为了能够长期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卑劣般地假装伤情在一天天地加重,这个老妇人的赡养费成为埃克托尔一家最沉重的经济负担。
《项链》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和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有些相似的地方。比如文中的两个女主角。
1、出生一般,有点姿色。玛蒂尔德是“美丽、丰韵、娇媚”;包法利夫人是清秀的容貌。
2、老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的老公是小公务员;包法利夫人的老公是个乡村医生。
3、不甘心平凡普通的生活,厌倦了日常的琐碎和无聊的婚姻,对上流社会充满了向往,处处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
玛蒂尔德做着高雅和奢华生活的美梦,梦想着那些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香气扑鼻的小客室;精美的餐具、名贵的佳肴;对自己容颜充满了自信,渴望被人喜欢,被人艳羡,到处有人追求。
包法利夫人她梦想成为一位拥有浪漫爱情的贵妇人,沉溺在罗曼蒂克的浪漫爱情的幻想中。想象爱情应该是朝朝暮暮都有的浪漫,比如画画、弹琴,整天摆弄花草,希望自己的丈夫能跟她一起做这些事情。不必为生活的琐碎而烦恼,也不用担心钱。她要的是月下的小舟和林中的夜莺,还有那种勇敢得像狮子、温顺得像绵羊、善良得人间少有、哭泣时泪如泉涌衣着华丽的高贵男人。
她总是模仿当时贵族化的生活,她按照时尚杂志上的式样打扮自己;她的用餐习惯颇为讲究,各种开销庞大;她追求居所的品质,要求住所有花园和喷水池,并且始终梦想能生活在巴黎;她还置办了一辆英国式的轻便马车,时不时乘马车出门闲逛。总之,她总是幻想自己是城里的小姐,是一个巴黎女人,是贵妇人。
最终她们两个女人都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
三、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年,美国内战结束,北方工业资本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为美国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扫清了障碍。随后美国迈向经济飞黄腾达的时代。
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产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年,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从年到年,经过60年的发展,美国完成了从小康社会到发达社会的转型。
城市大规模扩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渐渐让人们越来越难以立足,那些急于放弃农耕生活投入城市的人们迅速成为各类骗子和卑鄙商人的牺牲品。
由于城市人口的膨胀,导致很多城市聚集了大量没有技能或工作能力的无业者,带来了贫穷、流浪、犯罪。
工业增长带来了商业繁荣,社会一片歌舞升平,大量新富裕阶层诞生。除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繁荣外,美国社会领域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繁荣使得美国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日益增长。当时的美国民众普遍相信,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只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则,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并获得幸福。
当时的人们对货币极度痴迷,而在金钱至上的价值准则下,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得到彻底的颠覆,金钱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人际关系金钱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只能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无论是底层小人物、中产阶级白领,还是上流阶级暴发户,都在不断地堆积财富,都陷入了互相压榨和欺骗的境地中。
实用主义、消费主义、感官享乐、拜金主义盛行。各式各样穷奢极欲和稀奇古怪的炫耀式消费。
社会转型剧烈,变化巨大,贫富差距巨大,使得大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涌现,包括赫尔曼·麦尔维尔、亨利·戴维·梭罗、马克·吐温、威廉·迪恩·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伊迪丝·华顿、欧·亨利、西奥多·德莱塞、辛克莱·刘易斯、菲茨杰拉德等等。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艰苦岁月》《镀金时代》《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百万英镑》《卡拉弗拉浮现的著名跳蛙》《三万元遗产》是他的代表作。
《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一对富豪兄弟用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现钞打赌,看这张钞票究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还是只是一张一文不值的“小纸片”。
亨利·亚当斯,一个美国的穷小子,因为出海游玩,迷失方向来到了伦敦,就在他饥肠辘辘生计艰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这两个富有的兄弟,不可思议的是:兄弟俩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这对于亨利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他们用它来打赌。
富豪兄弟给了亚当百万钞票,并和他约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亚当可以任意使用。但一个月后他必须把钞票原样不动地还给富豪,这样他可以得到富豪们为他提供的任何一份他想从事的工作。亚当糊里糊涂地接受了约定。
之前亚当无论去吃饭、购买服装都会因衣衫褴褛而遭到人们的白眼。但当他拿出这张钞票时,人们不但向他大献殷勤,甚至连相关的费用都可以减免,因为在他们看来亚当是富豪,而且根本没有人可以给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找零。之后亨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地位迅速蹿升,无数人讨好拉拢,生活环境优越华贵。最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被抬高,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
不光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位漂亮的妻子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还从两兄弟那儿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欧·亨利
欧·亨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他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跟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一起被称之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双料骗子》《白菜与皇帝》等等。
欧·亨利本身是一个穷苦的人,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当过牧童、药剂师、办事员、制图员、出纳员。
《警察与赞美诗》
故事的主角叫苏比,他原本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亲戚朋友都相亲相爱,他本人也一表人才,从思想、行为上都是一个君子,可是却因为一系列打击而沦为无家可归、无所事事又饥肠辘辘的流浪汉,唯一的“理想”就是进入监狱住上一段时间。因为他已经没有生存能力了。可在当时的美国,连这样一个荒唐的“理想”都难以实现。
苏比砸了店铺的玻璃,调戏了街头女子,还吃了小餐馆的霸王餐,想出了林林总总的办法谋求入狱,却都被无情地挡了回来。
大街上游荡的苏比听到教堂的赞美诗,受到感悟,不禁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梦想和志向,于是他决定改过自新、有所作为。没想到,此时他被警庭以抢劫教堂的罪名判到岛上的监狱服刑3个月。故事的最后一刻,他的“梦想”实现了。
3、德莱塞
德莱塞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美国悲剧》《嘉莉妹妹》《珍妮姑娘》。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是一个农村的小女孩,因为对大城市——芝加哥的向往,18岁的她决定背井离乡去芝加哥闯荡。
当时的芝加哥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这里集中资源和大量财富、机会与命运,冒险者、淘金客蜂拥而至,每一个来到大城市的人,似乎都充满了梦想,一个个雄心勃勃、勇于冒险、生机十足。
当然,嘉莉妹妹是其中一个。
跟大多数乡村刚到大城市的女孩一样,因为没有特别的技能和经验,初到大城市的她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工作。虽然在这个城市有她的至亲姐姐,但姐姐家的生活水平也是城市最底层,姐姐和姐夫勤俭节约、过着城市底层市民的生活,无法长期负担嘉莉妹妹的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想从嘉莉妹妹身上赚取一笔房租费。
姐姐的冷淡让嘉莉妹妹一开始就体验到了社会的冷漠,纵然亲人,也是处处算计和计算,更何况是其他陌生人呢?
这一刻,嘉莉妹妹才发现自己很微不足道,庞大拥挤、不断扩张的城市使得城市里的每个个体越来越渺小和微不足道。都市里的每个人似乎有着忙不完的事情,没有人有闲工夫来注视你,如果你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她明白,在都市出售诚实和体力变得一文不值,相反,凭借姿色或者出卖肉体倒更容易换取生存保障。
大都市的繁华和不断堆砌的景观,那些动人的旋律,酷炫的广告,诱人的文案,琳琅满目的商品,物质的丰富,奢华的生活,川流不息的汽车,熙熙攘攘的人流,以及充满欺骗性的口号,“公平竞争,只要经过个人奋斗,人人都可以富起来”,这些“景观陷阱”让嘉莉妹妹心动不已。
虽然她经历了一系列诸如找工作、受冷遇、苛刻的报酬、繁重的体力输出、失业打击等等残酷的现实,但她还是愿意留下来。
为了能够留在芝加哥,生存在芝加哥,嘉莉妹妹和杜洛埃同居了。和杜洛埃同居后,嘉莉妹妹暂时摆脱了生存危机。但距离她想要的中产阶级甚至上流社会的生活,还是相去甚远。
她希望穿上更漂亮的衣服,用更贵的化妆品,坐更气派的车子,住更豪华的房子,为此,他又认识了更有钱的赫斯渥。
不过幸福的日子没有多久,因为赫斯渥破产了,开始沉沦。面对日益败落的家、日益颓废的赫斯渥,嘉莉妹妹很不满意,她觉得赫斯渥是自己成功的绊脚石,于是她又甩开了赫斯渥。
小说的最后,嘉莉妹妹依靠自己的容颜,终于过上了自己要想的生活。
4、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他的出生非常不错,出生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了不起的盖茨比》
故事的主角是盖茨比,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少校军官,与美丽的富家女黛西相遇并相爱,不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盖茨比不得不去参展,被迫与黛西分手。临别之际,盖茨比让黛西等他胜利归来。
黛西嘴上答应说好,但因为无法舍弃她赖以生存的奢侈生活,也等不了那么久,还是嫁人了,嫁给了同样出身富裕阶层的纨绔子弟汤姆。
战争结束后,盖茨比归来,却发现曾经深爱的人没有等他,他很伤心,但又忘不了那份爱。他深知黛西喜欢钱,于是他决定成为有钱人,完成阶层跃升,重新赢得黛西的爱。为此,盖茨比开始走私酒水,从事非法经营,靠着投机、钻营短时间积累起巨额财富,成为新富裕阶层的代表。
有了钱的盖茨比开始不断炫耀财富,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引起昔日恋人的黛西的注意,再续情缘。为此,他带黛西参观他的豪宅,展示室内各种贵重物品,乘坐豪华桥车。介绍他举办宴会出席的各界名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炫耀他的富有,以便给黛西一种安全感,让黛西放弃汤姆,重新投入他的怀抱。
可惜事与愿违,因为黛西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她了。她现在更需要的是汤姆的金钱和地位,而不是盖茨比的,所以,当黛西开车无意间压死了汤姆的情妇后,她跟丈夫汤姆合谋,让盖茨比来承担。最终盖茨比付出了生命,而黛西和她的丈夫汤姆则继续逍遥快活,过着幸福的日子。
5、辛克莱·刘易斯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代表作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
《巴比特》
这个故事主角就叫乔治·F·巴比特,巴比特是卖二手房的业务员。他原本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工作兢兢业业,勤勉努力,为人处事谨小慎微,对权贵巴结逢迎,对同事虚与委蛇,对朋友真诚率直,对离经叛道之事,想做却又顾虑重重,对看不惯的事情,敢怒不敢言。
事实上,他毫无过人之处,唯一的一个本事是“以高出人们出得起的价格把房子推销出去”,然后赚的佣金,因为业务出色,他的收入非常可观,成为千千万万美国中产阶级的一员,过上了还算体面的生活。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势利,虚伪是他们的普遍特征。
1、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一个在极力追求现代化享乐的同时,又无时不在竭力显示自己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中产阶级身份的生动形象。这种中产阶级往往通过自己的勤勉实干而拥有了现在的殷实和富有,但是他们还竭力在往上攀爬,想拥有和享受更富有的生活,渴望自己具有更显赫的身份地位。
在这样一种消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一个想赢得社会的普遍承认、证实自己在这个社会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就得以其带炫耀性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认同,并使其成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势利。巴比特一方面无比敬仰上层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当然,在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这样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十分瞧不起下层阶级,因为他是从下层阶级爬上来的,他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就是自己努力和勤奋得来的,其他人之所以还是下层,是他们不够努力和勤奋。
所以,对那些还处于下层或者地位比他低的,他瞧不起他们、忽略他们,对他们所表现的仰慕和奉承不屑一顾,同时还害怕与这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们交往会降低自己的身份。
不过对社会地位比他们高的人,他们便千方百计与他们联系,希望他们的交往会给他们带来社会地位的上升并在努力往上爬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3、虚伪。巴比特实际上和妻子已经没有了感情,二人之所以维持关系,无非是为了给外人看,跟他们经济上的成功一样,他们有着美好的家庭婚姻生活。丈夫有能力会赚钱养家、顾家,妻子贤惠,孩子聪明伶俐。
他和妻子早已没了爱情,他经常沉溺于与想象中的梦中情人幽会。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出轨,背叛了婚姻。其实,无论是男人勾引女人、女人勾引男人,还是男人玩弄女人、女人玩弄男人,实际上只是逃避庸常的日常生活,寻找刺激感。
四、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直是独树一帜的,流派之多、作家之众、作品之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这一时期,知名的作家包括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兼具的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列·安德列耶夫等等。这主要跟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转型剧烈、生活方式变化巨大,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有关。
19世纪后半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进入到了俄国,俄国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不过俄国旧贵族势力比较根深蒂固,不同于法国,法国有大革命,直接瓦解了王室,俄国却没有,旧贵族的势力很难在短时内消亡,而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没有触及旧贵族的利益,旧贵族依然享受特权,是特权阶层。
相反,新富裕的资产阶级要依附于旧贵族,只有依附于旧贵族,他们才能发展,才能发财。于是俄国广大的底层民众既要面对旧贵族的剥削和压榨,又要面对新富裕资产阶级的盘剥,贫富差距相当之大,底层民众生活相当艰辛。
整个社会向上涌动的渠道非常有限,下面民众很难通过普遍的规则挤进上流社会,阶层固化,社会冻结。到处都弥漫着沉闷、恐惧和绝望的情绪。人们对前途越来越渺茫,失望情绪越来越浓厚。
恐怖的氛围,金钱的洗礼,险恶的社会环境,使得当时人与人的关系异常的陌生、冷淡、冷漠,充满了隔阂,根本无法沟通。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麻烦找上自己,惹祸上身。人们不得不麻醉自己,一律地向平庸、市侩看齐,尽量使自己龟缩在“套子”里,惶惶然不可终日。
这种氛围中,当时的城市小市民或者基层的官员,他们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思维。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自主性,只能是上面怎么要求就怎么做,上面说能做的才能做,上面说不能做的坚决不能做,上面没说的也不能做。因为他们也怕出乱子,只能一刀切、一竿子打死,宁肯错、妄杀,也不能放过一个漏洞。害怕一切新鲜事物,仇视一切越出常规的人和事。他们只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尽量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盛行,到处都是守财奴。对于守财奴而言,聚钱是他们生命的存在方式,守财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们以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靠不住的,唯有金钱才是实实在在的。
1、果戈里
果戈里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钦差大臣》《死魂灵》。
《钦差大臣》
故事的主角叫赫列斯塔柯夫。他是一个出入于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曾经在圣彼得堡当过差。这次因为回乡途中盘缠用尽而困于旅店。正在这时,市内盛传钦差大臣将要来。于是赫列斯塔柯夫扮演起了这个假的钦差大臣。
当地市长是个老油条,多年沉浮官场,一贯贪赃枉法,听说有个钦差大臣就要驾临本市,他和他的僚属大为惊恐,深怕他们平日的劣迹被上级察知。
受到这种恐惧心理的驱使,市长亲自跑到旅店,察看动静。赫列斯塔柯夫则以为由于自己付不起食宿费用,将店家告到市里,市长前来兴师问罪。因而大为惶恐;同时在与市长相互试探之中,平时那种傲慢无礼,妄自尊大的举止风度毕露无遗。
这一切使得市长确信赫列斯塔柯夫就是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于是设法把这位“钦差大臣”迎至市长公馆,殷勤款待,并把自己的女儿许了他。赫列斯塔柯夫见市长如此垂青,真是受宠若惊,得意忘形。在市长及其同僚面前,大吹牛皮,把彼得堡的达官贵人都说成是自己的近亲好友。使听者羡慕不已。赫列斯塔柯夫用“借钱”的方式向市长及其僚属“借”巨款,又和市长的妻女调情取乐。在仆人的催促下,“快乐”地离开了这个城市。
故事的最后颇具讽刺性,一贯喜欢私拆别人信件的市邮政局长私拆赫列斯塔柯夫信件后发现赫列斯塔柯夫并非钦差大臣,正当把此消息告诉市长,发生了争论时。真正的钦差大臣到了,官僚们听了这个消息面面相觑,个个呆若木鸡。
2、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伊凡·伊里奇的死》。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不过他的父母早亡,两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然后他由姑姑监护长大。
《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和创作的总结,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故事的主角叫卡秋莎·玛丝洛娃,她原本是一个牛棚下诞生的农妇的私生女。由于女主人的收养得以以婢女养女的身份出入地主贵族之家。
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在他姑妈的庄园里诱奸了农奴的私生女卡秋莎·玛丝洛娃,随后就抛弃了她,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出庄园。她多次给富人当女工,在受尽歧视和凌辱之后,沦落为妓女,后又被诬告犯了谋杀罪而入狱。
在法庭上,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与十年前被他奸污过的玛丝洛娃重逢,内心受到谴责。他决心赎罪,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并打算和她结婚在奔走失败后,就跟玛丝洛娃一同去西伯利亚。在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感召下玛丝洛娃改正了多年来养成的不良习性,并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她不愿拖累聂赫留朵夫,而与一个流放的革命者西蒙松结合了。
3、契诃夫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跟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一起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
《小公务员之死》
《小公务员之死》的故事很简单,讲的就是一个叫切尔维亚科夫的小公务员,在一次剧院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喷出来的口沫刚好喷到了坐在他前排的文职将军卜里兹查洛夫的脑袋上。
随后切尔维亚科夫开始恐慌,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向将军道歉,以至于将军都感到厌烦。对于他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情,甚至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切尔维亚科夫第一次道歉的时候,将军并没有怪罪,还说没关系不要紧,这就说明在将军眼里,这根本不是什么事情。但切尔维亚科夫却反复地提起并道歉,让将军很不满意。
最终在切尔维亚科夫第六次道歉时,将军大发雷霆,直接叫“滚出去”。随后惊恐的切尔维亚科夫就这样死去了。
4、高尔基
高尔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小市民》《在底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1岁走入“人间”,在社会的底层,他当过学徒、拣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铁路维修厂的工人,之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高尔基熟悉社会的下层人民,对下层人民渴望改变不幸命运的愿望有深切体会。所以,他的作品中要么就是城市小市民阶层,要么就是流浪汉、失业者、搬运工、破产农民、乞丐、妓女、小偷、失意者、沦落人等之类的“社会边缘人”。反映的是城市小市民阶层的贪婪自私、庸俗空虚、相互倾轧,“社会边缘人”的苦闷、挣扎与绝望。
《在底层》
《在底层》实际上不是小说,是戏剧文学。故事主要说的是一群沦落社会底层的流浪汉。
他们居住在像洞穴一样的地下室,室内的墙面已被烟熏得乌黑,有的地方泥灰已经片片脱落,家俱破旧,处处显得寒碜、贫穷。在这个破烂不堪的旅店里,住着的都是社会的下层人物,有锁匠等手艺人,码头的搬运工人,破落的贵族,精神苦闷的妓女,小偷以及云游天下的僧侣等。
他们苦闷,处境凄凉,忍受着这个社会带给他们的各种屈辱,对生活极度失望,相互之间不断地诋毁、争吵。有的甚至以上吊自杀来解脱生活的沉重枷锁。
《叶美良·皮里雅依》
叶美良是个典型的“社会边缘人”,他是个47岁的光棍,失业后到处找不到活儿干。他偷过东西,跑过黑道,吃过官司,服过苦役。他幻想着谁会“招待他大吃一顿”,或者上天降下一笔不义之财,或者海水给他冲来一千卢布,然后他去开个小酒馆。
可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黄粱一梦。20多年来他到处流浪,无家可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不如禽兽。他对这个社会充满了仇恨,但他不甘心,心比天高。
有一次,他怀着复仇的心理欲杀一个曾加害于他的富商,独自守候在桥头,可守候到的却是一个同样由于生活所迫想投河自尽的少女。她的悲痛欲绝激发了叶美良的同情心,他便千方百计地激励她活下去,使她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