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待着的这段时间,刷手机大概是大家除了睡觉外,频率最高的活动了。
连着写了好几天疫情相关的内容,心里其实挺压抑的,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些没那么沉重的话题。
这两天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
“如何看待国外亿万富豪无人脉90天重新用美元赚到75w?”
这是个Discovery的真人秀,叫《富豪谷底求翻身》,全集B站可看。
男主是全美第一借贷公司stearns的老板,仅个人资产就如下图:
为了证明“屌丝在这个时代也能从零逆袭”,男主隐姓埋名,开局一辆破皮卡+美元,誓要在90天内赚到w美元。
他从打临时工、卖废品到卖二手车、卖房,挣取启动资金。
接着空手套白狼招兵买马,创立烤肉店,在美食节上夺冠打出名声,最后品牌估值达到75万美元。
大致看了下影片后,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
要是我上这个节目,会怎么样?
哪怕上天给你剧本,大部分人依然演不好
知乎的高赞评论里,10个有8个在喷剧本和摄像机加持。
我不否认,美元卖3个旧轮胎,几百块进的二手车卖几千,固然有雕琢的痕迹。
但你让普通的上班族,照着这个剧本走,他绝对达不到男主的高度和节目效果。
拆解项目的能力、挑选合作伙伴的眼光、管理团队的艺术……
片子里的门道太多,我就挑一个我最有感触,但普通人又做不到的点来展开:
男主从不迷信自己的智力,而是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甚至不惜花大价钱。
在对当地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没有迷信几十年来积累下的商业嗅觉,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当地的创业孵化中心。
在手头只有几千美元之际,为了弄清办一个啤酒厂所需要的手续,他不惜花0美元去咨询律师。
卖房子选店铺找中介、装修找设计师、授权给当地员工找靠谱的厨子……
在普通人看来,应该亲力亲为或者省钱的活儿,男主都找了专家去解决。
相较之下,由于长期受打工者思维、小商贩思维影响,不少创业者,遇到问题都喜欢自己琢磨。
个体户零经验开个餐饮外卖店,宁愿自己早起贪黑挣个辛苦钱,也不愿意找个靠谱的加盟,解决品牌、线上运营和供应链。
传统企业想靠新媒体打开市场,宁愿找行政或人事兼着弄一下,也不愿意招聘新媒体团队,或者去找代运营公司。
他们总觉得请专家贵、上当受骗,迷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琢磨着琢磨着,最终陷入泥潭不得其解,很多店铺和企业,就这么倒闭了。
如果我去这个节目,也许90天内w很难做到,但是“专门的事情找专门的人”,一直是我创业至今行动指南。
我是靠内容在知乎起家的,发展至今靠的都是与人合作,找各个领域的高手,而不是自己盲人摸象、单打独斗。
我不可能精通所有题材,因此写公务员职场找了老秘书、红尘处长,写情感找了源姨。
我不可能精通所有平台,因此做抖音找了浦月,做头条找了徐公。
我不可能精通所有行业,因此搞餐饮找了言午,拍电影找了藏山,做音乐找了胥珊珊。
作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你可以不是一名专家,但你必须在判断市场、作出决策之后,敢于让专家去完成你的脑海中的蓝图。
老板最宝贵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精力。
如果把普通人放到节目中,大部分人都会为了节省那几百一千,最后翻倍地为自己之前的抠抠搜搜买单。
纸上谈兵的打工者,和战场上拼杀过的老板之间的关键差距,并不是脑中道理和手上金钱。
而是多年实战经验积累而出的,思维高度,以及敢于快速决策的行动力。
节目中的鸡汤我就不一一复制粘贴了,老李接着还想聊聊:
我是怎么看待类似的片子的?
看待节目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思维高度
如果你把它当作金科玉律,试图从里面找出创业守则,那只能说明学生思维太重,还迷信所谓成功学。
但如果你只沉迷于找节目BUG,一个劲地怼别人演戏,那也只能说明你确实会批判,但离批判性思维还差得远。
我看这类节目,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