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伦-史登斯,父母酗酒,被诊断阅读障碍,四年级留级,14岁当父母,毕业成绩班上垫底。梦想比父母过的好,移居西岸希望自立谋生,发现借贷业务机会,25岁创立公司,经过3年培植发展成美国最大融资公司,身价过亿。
为了证明普通人也有机会实现美国梦,葛伦在摄制组跟拍下,只身一人,一辆旧皮卡,一部无联系人的电话和美金,被丢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小城伊利,不得使用真名和之前的人脉资源,挑战90天创立一家百万的公司。
最终他创办一家估值70万的烤肉店,这过程中展现的商业思维,值得我们学习。
纪录片《富豪谷底求翻身》
保底思维
陌生的城市,他没有第一时间想着去赚钱。而是了解当地消费水平,计算生存所需生存费用。只有解决生计问题,才能腾出精力,思考寻找创业项目。
计划用一周时间,赚取未来90天的生活费。因为他清楚整天担心生计,是不可能创业的。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经济学上有个叫做概念叫:「稀缺」。是说,你所或缺的东西,会俘获你的大脑,占据你的心智带宽,导致认知带宽变窄。这里的“带宽”,简单理解就是指“精力”。
穷人的“带宽”很容易被生计占满,再难腾出精力创造财富。
富人则有足够的“带宽”构建上层建筑。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有自己的“保底资金池”。否则,你只会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最终把「事业」做成了「生计」。失败也是大概率事件。就像「葛伦」所说:“每花一分钟的心力在营生,就等于少一分钟经营事业”。
分层式目标即便划出了生计底线,这位富豪还是给难住了。找了一圈工作,葛伦发现赚小钱,比赚大钱难多了。
但他还是用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为了省钱,下雪的冬天,睡在车上;问便利店要开水泡方便面;去收容所做义工换餐;还给人刷马桶……当看到这个拥有私人飞机、游艇的富豪,在公共洗手间驾轻就熟地洗漱时,葛伦早年创业的艰辛可窥一斑。葛伦做这些,是为了吃苦吗?
显然不是。为了完成终极创业目标,他不会瞧不起任何一笔小钱。他靠着贩卖节日气球、卖废旧轮胎,终于在第9天租下房子。呆伯特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说过:要发展一个系统,就不要在乎小目标的成败。
葛伦显然深谙此道。他的每一步都在层层分解大目标。当他赚到第一桶金后,就进入下一阶段——做市场调查、筹备创业资金。从倒卖二手车的低杠杆,到二手房的高杠杆。逻辑周密,步步为营。他将百万创业的终极目标,层层分级。每一周,每一天,都在完成分层式的目标。如果你只看到他列下目标清单,然后挨个完成,那你就太小看葛伦了。实际上,每次定下的小目标,他并未从全部拿满分。
因为他清楚,“有时候你需要输掉一场仗,才能打赢整个战争。”不求每次小考都拿满分,才是更高级的商战逻辑。
一个大目标往往由许多小目标构成,如果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