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命运大声叫骂又有什么用?命运是个聋子。从古至今,不甘于屈服命运的人不在少数,但多半却总是逃离不了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口中的真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宿命往往有种无形的巨大不可抗力,每个人都希望战胜它,但往往会是“黄粱一梦”。翱翔天际的瑞典飞行师们,也曾是向命运抗争的勇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造就了他们不惧一切的英雄气魄。在万里长空中,他们曾经是北欧土地上最“无解”的存在。但他们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搏击长空,御风而行的雄鹰,降落凡尘后会品尝到“虎落平阳”的苦涩,更不会想到,命运会如何戏耍他们坚毅的灵魂。可宿命还是展示了无情的一面,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宝级汽车品牌,最终沦为“房地产大亨”交换地皮的筹码,壮志难酬,最终会是萨博奏响的“绝唱”。或许,这并不是萨博汽车最坏的归宿,至少表面上看,许家印更像是这个“落魄贵族”难得一遇的“救世主”,即便与贾跃亭FF的孽缘可以看做是吃了个“哑巴亏”,但首富的豪爽还是在与国能的合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入股不到半年,许家印的亿砸出了包含沈阳、广州、南通在内的五块“造车基地”,与此同时,孕育了三年的国能9-3量产计划也在近日呱呱坠地。毋庸置疑的是,这一次,许老板的造车梦终于没有被现实“击碎”。但可以肯定,造车也并不是许家印的终极梦想,虽然在入股国能一事上,许老板表现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的愿景,但思想重心仍然没有偏离“地产”。相对应的,用世纪初的旧平台“油改电”而来的新车型也并未体现出首富应有的雄心,从某种角度看来,萨博的回归,象征意义已经远远多于实际,只是这个皇家品牌的剩余价值,仍然有“燃烧殆尽”的空间而已。也许,这就是属于萨博的,冥冥之中难以更改的宿命。“傲慢”的代价事实上,不论是许家印,还是国能汽车创始人蒋大龙,都不是唯一“仰慕”萨博价值的人物。他们也许无一不希望恢复萨博往日的荣光,至少是借助萨博本身的影响力填充自己的“背囊”,但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就像没有人能成功复活宝沃一样,最终只能让萨博继续在时代的漩涡中迷失,让自己掉入“萨博魔咒”的怪圈中。有人说,萨博能在今日遭此劫数,多半病因在于自身。这句话并不是不无道理,虽然由车迷册封的涡轮鼻祖、前驱之王、安全典范等称号都是实打实的荣耀,但其本身的偏执与“目空一切”,似乎注定自己是一块桀骜不驯的“烫手山芋”。最典型的例证源自于上个世纪与蓝旗亚的合作,彼时,萨博为了寻求更多的利润想把成本压得更低,于是与意大利品牌蓝旗亚合作研发新车并共平台生产。当蓝旗亚认为这辆车已经接近完美时,萨博却仍然认为其安全性能不达标,于是改进车身结构与安全系统,并在其中加入大量萨博原创技术,例如粘性牵引力控制、直喷系统等。虽然“比沃尔沃还安全”的赞誉正是那时诞生,但其不拘一格的做法最终与削减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公司经济压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与日俱增。年,通用汽车豪掷千金收购了萨博50%的股份,想用沃克斯豪尔汽车的平台进行贴牌销售,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最终,萨博的美丽童话变成了通用历史上“最惨”的投资之一,在利益与名誉的撕扯中,双方的姻缘就此走向终点。事实证明,瑞典人骨子里的“偏执”就已经注定,萨博汽车几乎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成为利润奶牛,即使自身债台高筑,想要接盘的企业也必须要接受它的“傲慢与偏见”,这也为萨博后续的“收购者”提供了前车之鉴。宿命,是壮心的“死敌”萨博真正沦为“交易工具”还要追溯到年,在受尽了文化差异折磨后的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通用自身难保。但在几经辗转之后,最终中标的却是荷兰超跑品牌世爵——一个同样陷入亏损的企业。此时,没有人会相信这个小众到鲜有人知的汽车制造商,能够承担复兴萨博的使命,大家心知肚明,荷兰人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转手倒卖萨博赚取差价。▲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再好的编剧也很难撰写出如此美好的故事,当萨博相继在欧美折戟后,富甲一方的中国买家们摩拳擦掌,在众多求购者中脱颖而出,而后才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双庞收购案”。对于庞庆华、庞青年收购萨博一事,至今在汽车圈都是褒贬不一。有人曾说,二人只是太过急于求成,在欧美企业纷纷打退堂鼓时仍然求贤若渴,正中了“二道贩子”世爵的下怀。还有人说,双庞的野心过于“泛滥”,直取萨博掌控权的欲望触碰了通用最敏感的神经,最终才导致了“人财两空”的惨剧发生。▲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对于雄踞一方的经销商首富和地方首富而言,“双庞”收购萨博一事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许不值一提,但如今回过头来翻看这桩交易,想必处在“破产边缘”的二者还会不由得多出一分“惶恐”。当然,这是在目睹北汽绅宝的“失利”之后。在萨博进入破产清算的年年底,北汽耗资2亿美元买下了萨博汽车的一部分非核心资产,包括整车和发动机部分的技术产权,但是对萨博汽车的核心资产包括工厂、生产线及员工却敬而远之,他们明白,傲娇的瑞典人绝对不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好搭档”。可即便如此,收购了第一代平台和涡轮增压与变速器技术知识产权的北汽集团也未能如愿“重新”打造陆地飞行器,那个改弦更张的全新LOGO,似乎完全失去了腾云驾雾的能力。虽然你很难把这次失利归结于“人之过”,但众人皆知,走向生命尽头的萨博,已经很难更改接下来的运行轨迹了。哪有什么“救世主”?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恰恰印证在了萨博身上,即便触碰过它的企业无一能逃避衰败的魔咒,但这个落魄贵族却始终没有逃离“上游玩家”的执掌。仔细算来,不论是通用汽车,庞大集团还是青年汽车,都是各个领域首屈一指的“富豪”,而今被恒大接管,似乎更加验证了其“首富专属”的身份。那么时至今日,拥有“SAAB”版权的许家印,究竟能为萨博做和改变呢?在许家印和蒋大龙的执掌中,国能汽车的问世简直能用“稳准狠”精准概括——拆去燃油动力总成换装三电,成立出行公司下订巨额订单,紧接着获取新能源双资质拿地建厂。这一系列“非瑞典型”行为虽然不再有“皇家萨博”的痕迹,但或许是延续生命的“最优解”。不论你是否愿意承认,我们更需要正视这个事实。正如萨博近几十年跌宕起伏的命运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扼住命运的喉咙,也并非所有付出都能得到回报。有人总结过,自始至终,和萨博“沾边”的企业都没能得到一个好结果,这句话听起来狠毒,但时至今日却已经是个耐人深思的谜团。由于以往过分的傲慢与执着,再加上决策机构尾大不掉,萨博在汽车的黄金成长期中沉沦,所谓“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到哪儿都适用,萨博也不例外。一个失去自我的企业,似乎从一诞生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命运,这一点,想必曾经爱慕过萨博的老板们早已了如指掌。从爱慕到懊悔,从愤恨到坦然,仔细想来,围绕着萨博汽车展开的“首富之争”虽然精彩,但这或许只是汽车行业“蒙眼狂奔”时代的缩影。与前人一样,许家印自然明白,自己也并不是什么“救世主”,即便他脑海中的汽车版图波澜壮阔,但改变历史,扶大厦之将倾并不属于他的“业务范畴”。对于这颗掷地有声的棋子,他显然不相信所谓“魔咒”的存在,或者说,与其恐吓自己,不如先战胜自己的“心魔”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