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富豪 >> 富豪选择 >> 正文 >> 正文

两江棒棒新重庆,如何建

来源:富豪 时间:2023/1/30

年1月5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重庆市长胡衡华赴西部(重庆)科学城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重庆如何打“科技创新”这一张牌,非常值得期待。

重庆需要尽可能把资源用在科技创新这一块,毕竟拿1亿元去搞科研和拿1亿元去修路,未来的产出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顾历史,三次提出建设“新重庆”。

年1月,重庆刚刚解放,提出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奋斗目标。

年3月,重庆刚刚直辖,提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的奋斗目标。

年12月,重庆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奋斗目标。

听到这个提法,万重庆人民很激动,感觉有了盼头,有了期待。

现在,重庆各界群众正在围绕着重庆如何发展各抒己见。

两江棒棒抛砖引玉,提出自己的十个建议。

(一)经济引擎是谁?

年,两江新区成立,扮演起重庆的经济引擎。

时任重庆市长的黄奇帆提出展望,年重庆两江新区GDP将达到亿元,占届时重庆主城区GDP的1/2,重庆全市的1/3。

那些年,两江新区扮演的是“带头大哥”的角色,它拥有最好的资源,最雄厚的财力,带领重庆冲锋陷阵。

但受到种种因素影响,两江新区的发展偏慢了一点,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偏少了一点,它交出的成绩单是——年,两江新区的GDP为亿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另辟蹊径。

年4月,重庆规划西部(重庆)科学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底子很薄,金凤等地当时还是一片农田,有点“一穷二白”的味道。

西部(重庆)科学城有一点很棒,它没有盲目去追求GDP,而是去追求RD,它一直在咬牙引进研发机构,一直在试图用科研引领发展。

西部(重庆)科学城有一些梦想,它在努力复制“斯坦福+硅谷”的模式,让大学生留在科学城安家创业。

用科研拉动经济,这是重庆这些年走的一条新路,见效慢而且难度大,不过一旦成功的话,将给一座城市提供源源不动的上升动力。

未来,重庆的经济引擎应该是谁?抑或两者都是经济引擎?

这是重庆的主政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让哪一个区域先富起来?

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有四个发展方向,东,南,西,北。

上一个十年,重庆是“一路向北”。

这一个十年,重庆有“一路向西”的趋势。

这里面的背景是:

向北,渝北区毗邻四川省广安市,已无发展纵深。

向西,则是与成都相向而行,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其实,西部(重庆)科学城是两山相夹,如果单看的话,位置并不算好。

但跳出来,站在上空俯视,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好处于渝西片区与重庆主城区的中间位置。

穿过西部(重庆)科学城,跨过缙云山脉、中梁山脉,往西是一马平川。

有一个设想是,如果渝西和重庆主城区遍布工厂的话,把研发机构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用科创来拉动这些工厂的转型升级。

渝西地区,有一个战略支点,是永川。

永川的牛B之处在于,能招商引资到大项目,比如,它果断引入了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在永川区的几个子公司,一年能贡献40亿元净利润。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之一,是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重庆要思考,要哪一个区域先富起来?

我个人建议,让渝西地区先富起来,把渝西地区和重庆主城区连成一片,西部(重庆)科学城拥有金凤实验室、大学城、科学会堂,可以扮演重庆“大脑”的角色。

还需要提及的是,万州需要重点照顾,可从主城区当中抽派各级部门官员前往万州任职,加速万州的发展。

(三)重庆国企要如何发展?

重庆国企,需要改革,需要行动起来。

重庆国企需要勇敢拥抱外资。

据观察,重庆国企当中治理水平较高的,一个是重庆银行,一个是重庆水务。

它们为什么治理水平高?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引进了外资。

年,重庆银行引进了香港大新银行。

年,重庆水务引进了苏伊士环境集团。

外资股东进来后,它会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会给你很多建议,帮助你提高治理水平。

重庆国资需要勇敢上市。

重庆上市最积极的,当属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旗下重庆水务上市了,旗下的三峰环境也上市了。

对于许多国企负责人而言,上市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要受到股民监督,企业犹如脱了衣服一样赤祼祼地站在公众面前,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这就是许多国企负责人,不愿意推动上市的主要原因。

重庆国企需要勇敢地在全国开展业务。

这方面,重庆水务就做得很好,它不是“窝里横”。

年11月,重庆水务全资子公司昆明渝润水务有限公司以39.47亿元收购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名下持有的七座水质净化厂资产,大力开拓云南市场。

坦率而言,重庆八大投为首的集团们,早就该上市了。

现在上市费用很贵,保荐费动辄上亿元。

重庆国资委可出面安排,重庆国企制订上市时间表,交给西南证券来辅导,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时也加速国资的证券化。

说两句大胆的话。

第一句,重庆国资,拿亿去A股抄底收购20个壳,装资产,加速上市。

第二句,重庆国企,要舍得把股份分给高管,让高管先富起来。

涪陵榨菜就是榜样。

当年,涪陵榨菜通过混改,董事长及高管团队拿到了股份,他们有动力推动企业上市,有动力把企业做好,最后的结果是,涪陵榨菜成为了龙头企业,董事长周斌全也成为亿万富豪,这是一种双赢。

(四)重庆民企要如何发展?

有一段子:想当年,有一个入股京东方A的机会摆在重庆民企面前,重庆民企没有好好珍惜,直到错过后才追悔莫及,如果这一个机会再来一次,重庆民企会说,我要入股!

这个段子是真实的事。

如果能行的话,当年重庆那一批民企能赚上百亿元。

有了这些钱,一些重庆民企可能就会转型升级了。

重庆现在的民营企业家当中,张兴海确实是一个人物,有胆实,有魄力,如果赛力斯能在新能源汽车这一个赛道当中杀出重围,登顶山巅,将是一个转型升级的最好案例。

蒋仁生是一个外地人,在重庆创业成功的案例。

蒋仁生即将为重庆贡献第二家上市公司——智翔金泰。

只是蒋仁生太低调,不爱宣传自己。

重庆民企要敢想。

重庆民企要敢干。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重庆民企要学会利用资本,无论是引进投资者或者是上市,这些事情,真正经历过了,才发现并不难。

以山外山为例,上市前,它的总资产才6亿元,但上市一下子融资12亿元,整个企业就实现了关键一跃。

重庆要向民企大力宣传两点。

第一点,现在民企在重庆上市排队,比在其他地方排队快多了。

第二点,重庆现在能独享一些政策优势,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国函〔〕号),重庆是全国唯一一个能同时具有外资经营旅行社和养老机构双试点的城市。

另外,重庆现在有“中欧跨境铁路通道+陆海国际新通道”,实际上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能否产生更多做外贸的民企,值得期待。

(五)营商环境如何打造?

重庆在营商环境打造方面,有一个划时代的产物,那就是“渝快办”。

这是一款APP,许多政务服务,被搬在了上面,客观上更加公正透明,效率更高。

线上能促进效率。

但线下的接触不能少。

一些企业的反馈是,现实当中遇到问题,找不到领导,问题就一直拖起,无法解决。

重庆官员,需要增加与企业的接触,毕竟发展经济,依靠的是市场主体。

在此提一个建议,38个区县政府一把手,一年召开几次民企座谈会,多和辖区内的企业交流沟通,了解它们经营发展遇到的问题,做好保姆的角色。

当然,沿海城市打造营商环境方面,有一些“歪招”,上不了台面。

第一点,沿海有些城市,不怎么罚款。

企业有违规的时候,能批评教育的就批评教育,轻易不要罚款,因为一旦喜欢罚款,企业就会想办法去找关系摆平,容易滋生腐败,企业的观感也不好。

第二点,沿海有些城市,很多时候对于企业违规事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举个例子,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座城市深圳、广州。

6年,建设部规定:“凡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深圳那段时间有大量的楼盘是双拼房,即平方米的房子,分成两个产权证,绕过了这个规定。深圳当时的住建部门,对此知情但是不管,所以许多房企就喜欢去深圳搞开发。

前些年,广州黑人众多,但真正合法来广州的,可能也就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广州也基本上不管这一块,很简单,你把人赶走了,经济会受到影响。

(六)招商引资如何做?

招商引资这一块,一定要配置精兵强将,一定要全程服务。

注意,不能招商项目落地后就撒手不管了。

西部(重庆)科学城在这方面有一些探索,比如,一个重点项目想要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立刻会有对应的“科学政务帮”专员对接,这个专员会提供“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建成投产”过程中的贴身服务。最关键的是,项目落户后有任何问题,企业都可以找这个专员帮忙,专员会向上面反馈问题并且协调资源来解决问题。

招商引资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定要把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安排在这个岗位上,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待遇。

对于那些能引进重大项目的人,给予相应的待遇和位置。

我观察过一些省份的招商,有两招可借鉴。

一是经信委、科委这些,也需要主动承担起招商引资的重任,金融办重点负责引进金融机构。

二是驻京办、驻广州办、驻上海办等,这些部门负责人,需要定期组织北京广州上海企业来考察。

(七)产业如何布局?

重庆的产业布局不太清晰,比较分散。

重庆最近抛出来的是“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

2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

6是装备、消费品、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信息。

X是未知,留下想象空间。

重庆每一个区要思考一下,优势产业是什么?

涪陵把榨菜发展成了一个千亿产值的产业。

按照这个逻辑,奉节可以发展一下脐橙,潼南可以发展一下柠檬,能否利用原产地优势,打造一两个知名品牌去上市?

重庆有一些产业,真心不错。

酒业能否崛起?

白酒有江小白,啤酒有重庆啤酒,这两个企业都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企业,具备再上一层楼的可能。

火锅行业能否崛起?

火锅有朝天门火锅、佩姐火锅、周师兄火锅,这些火锅都是拿了融资的,具备做大做强的可能。

还有物业行业的新大正、水果行业的洪九果品、办公行业的欧菲斯,可以让这些龙头企业去带动相关产业的崛起。

(八)人才如何招揽?

一是挖掘现有人才。

举两个例子。

两江新区曾经投资过赛力斯和博腾股份,短短三四年录得5-10倍的收益,浮盈估计有几十亿元。

两江新区这几笔投资非常漂亮,从进入到退出,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这背后肯定有高人坐镇。

还有一次,我在重庆农商行参加股东大会,跟公司证券部一工作人员交流,发现其思路非常清晰,对沪港两地上市规则非常熟悉,一问,这人是北大本科毕业,有德国硕士留学背景。

重庆其实是卧虎藏龙的。

有时候不缺人才,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睛。

建议重庆好好挖掘一下,把一些高学历人才提拔到一些重要岗位,让他们为重庆发展发光发热。

二是定向招揽TOP10学生。

拥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拥有未来。

大胆一点,北大清华复旦浙江南大学生,只要来渝工作,每年发一万,连发十年,需要花费10万元;拿出1个亿,能抢人。

三是定向招揽北上广深的人才。

可以从重庆籍人士入手,邀请其返乡创业。

如果北上广深每年能向重庆输入10万人,十年的话,重庆整个城市气质都会发生变化。

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是用户口吸引人。

重庆的房价低,可以用房子来吸引人。

来重庆创业,给你免费的房子住,给你免费的办公场所。

四是定向招揽境外人士。

比如,朝天门的来福士有大量的新加坡人士,化龙桥的陆海国际中心有意服务一带一路,能否依据这两个据点,针对性的引进外资。

再比如,广州成了非洲人的聚集地,能否把重庆打造成中欧人的聚集地?俄乌现在正在发生战争,能否挖一下乌克兰的墙角,引进一些乌克兰的高端人才来重庆搞科研。

(九)文明如何提升?

重庆官员,需要在公开场合讲普通话。

我发现有一小部分50-60岁的厅级官员,还讲不好普通话,这真的有点让人着急。

重庆轨道交通上面,经常有人手机外放声音。

重庆市政府留言板上,有一些市民给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多次提建议,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语,禁止外放手机声音,但一直未被采纳。

重庆坝坝舞,规定噪声限值为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但实际上,就连重庆市大礼堂的坝坝舞音量都是经常超标,根本没有人管。

重庆道路上,摄像头还是太少,而且感觉极不灵敏。

有人反馈过,在主城区的多条道路上压实线,违规变道,摄像头经常拍不到;有些私家车时不时会行驶在公交专用道,但居然没有摄像头拍到它。

(十)城市如何宣传?

重庆要成为西部金融中心,需要有专业的财经媒体。

重庆需要有专业的财经记者,来给重庆企业讲故事,来给这座城市进行产业包装。

十年前,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都设立了重庆站。

十年后,21世纪经济报道和第一财经都裁撤了重庆站。

重庆可以直接给这些报社一些经费支持,让它们重开重庆站。

同时还要大力引进财联社等新兴财经媒体。

假设一个媒体一年给万,10年也就万。1个亿,可以给重庆引进10个记者站,保守估计带来20-30个专业的财经记者。

一个财经记者,一年需要写50篇稿件,假设有10篇是宣传重庆正面形象的文章,一年下来,重庆能多-篇正面宣传文章。

重庆本地的媒体,现在处于一个调整状态,建议可把《重庆商报》改名为《上游财经》或《江北嘴财经》,招一些优秀的财经记者,以全国公司作为报道对象,丰富自己的广告来源,让自己的广告全国化,这样,能有效改善整个媒体的经营面,提高记者的收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提这十个建议,是希望重庆经济能发展起来。

只有重庆经济发展起来了,重庆人民才能富起来。

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拥有了钱,才能有尊严的活着。

我理想当中的新重庆,能让重庆人民过上像江浙一样富裕的生活。

这一天,会到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