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盗窃入狱的周某齐变成了“窃格瓦拉”,在出狱时成为30多家网红公司和直播平台追逐的对象。
他拒绝了他们,“签了合约就是别人的工人,没有自由了,什么都是别人说了算”。
这句话又赢得了一些掌声。
讨伐“打工”,是很多人心底蠢蠢欲动的声音,借着这样的网络狂欢发泄一下。过几天也便忘却了。
有没有担心过:周某齐在狱中付出了数年青春,可能还是没有做好融入社会的准备——那意味着:要辛辛苦苦地打一份工,应付重复、无趣的日常,以及随时可能到来的变故。
图片:经济学人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常态,它不会让我们满意,所以也有了不断去改变它的动力。
对不少人来说,动力之一就是“打工是为了不再打工”,想要自己做老板,或是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是常见的心态,再加上时代的红利和泡沫的幻觉,总有人觉得在财富自由那条船上,留着一张给自己的船票。
摄影:PawelFranik
微博“王老板”说,“别逗了伙计们,允许活蹦乱跳的午夜已经过去,有五十岁的果农就会有五十岁的码农,这中间可能要隔了五十年之久,但它总会来临,在那一天,我们要靠自己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打工、赚钱、养家——这六个字里面保管了我们所有尊严的证据”。
这种话或许扎心,但也有助于丢掉幻觉、正视现实。尤其对当下的中年人来说,这是中国第一代同时抚养老人和孩子,但晚年又指望不上孩子抚养的——不是说孩子不孝顺,而是从人口结构上来论。
长期来说,延迟退休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短期,经济的衰退正在拿走很多人的工作。
如果真在人生中途遇挫,突然被打落谷底,要怎样爬出去?
插画:
satillustration分享一个真人秀纪录片,《UndercoverBillionaire》,有的译作《富豪谷底求翻身》。
它是讲一位身家20多亿美元的富豪葛伦·史登斯,发起了一个挑战:55岁的他,要隐瞒身份,孤身一人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伊利,凭借美元和一辆旧皮卡,在90天内创办一家估值百万美元的新公司。如果估值少于万美元,他必须自己投入万进去。
故事以两条线并行展开:他一边要去寻找一个创业项目,一边要自己来赚取生活和创业的资金。
之所以提这个片子,因为从中可以看到:创业比打工,多面临的压力是什么;如果能以创业心态去打工,可能带来些什么。
伊利是美国宾夕法利亚州西北部的一个没落小城。挑战伊始,葛伦就给自己制定了有序的计划:
1,查询当地物价,计算出节目期间自己所需的基本生活费,是美元。计划第一周赚出这笔生活费,以便让自己从中解脱。
2,钱能省则省,但当花则花。
为了节省费用,他吃泡面、睡卡车;更重要的是去挣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采取多条线尝试:刊登拉货广告;去T恤店做印刷工;打扫房间;去收容中心做义工以换取食物……这些工作报酬少、又辛苦,但可以解燃眉之急,“天下没有卑微的工作,不论什么工作,努力去做都能建立自信,带来自我价值,这份自信又会帮助你,进向下个阶段。”葛伦说。
钱当花则花:在连续睡车里身体出现问题后,医院;开店前花0多美元请律师咨询。
3,“要先找到买主,再依照需求出售,很多人都搞错了,先开发商品才向人兜售。”
葛伦始终在寻找商机,寻找有用的信息。并且,要“认清你的优劣势”,他说自己55岁了,没上过大学,常规工作没有任何优势,但很多年前有销售的经验,所以选定了找东西来“低买高卖”。
他在网上看到有人高价回收轮胎后,便竭尽可能地去废弃工厂、垃圾场等地寻找。成功之后,利用这部分资金再去倒腾二手车和房子。
4,很明确,首先是要保证生计,但解决它是为了腾出更多时间思考创业的事情。
这个目标不能偏离和拖延。所以,在倒卖房子时,虽然对方没有出到他理想中的价格,但考虑到后续的时间,便妥协成交以回笼资金,“输掉一场仗,才能打赢整场战争”(losethebattletowinthewar)。
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真人秀节目,摄影机尾随的“主角光环”难免会干扰葛伦遇到的人,在镜头面前,人们更容易露出良善的、合作的、乐于助人的一面。
有些困难的克服也让人怀疑剧组是不是在暗中帮忙,比如葛伦找到几个废弃轮胎,转手就卖出美元;他花美元买的二手车,经过美化后,次日便卖出了美元;还有,他从银行贷款4万美元——贷款应该不能使用节目中的假身份——买来二手房,经过辛苦的翻新改造,又以近乎一倍的差价卖出。
但说实话,这样的质疑即使全部成立,影响的也只是葛伦干成这件事的变量,比如延长成功的时间,而不是影响本质。
本质是什么呢?
本质是撇除表演的成分之后,这个人展现出来的能成事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个秘诀、配方或速成指南,而是一种从语言到性格的体系。
这套体系的形成,既是长期积累,也始终在网络的联结之中:
1,能吃苦、抗压,时间上极为自律。
2,注重人脉资源。
他去打零工的T恤店老板阿杰,很快就被他用来打开局面。借助创业中心来帮他分析市场需求,选定做精啤后,迅速去拜访当地最好的厂家。
3,展现自信。
收到第一份工作面试通知时,专门去洗手间洗漱一番,不能让自己看上去很惨。组建团队时,因为无法支付薪水,需要让人感受到自己是靠谱的。
4,在意外面前,永远先寻找解决方案:
搭建好团队后,发现生产许可证短时间拿不到,随即改成烧烤餐厅+售卖啤酒;
租下店铺,就要开始装修时,对方反悔;
参加烤肉比赛,最后一天要冲击销售记录时,却遇到瓢盆大雨……
在这个过程里,葛伦经常是同时考虑多种可能,遇到阻碍迅速调整,bereadytopivot,做好变通的准备,东边不亮西边亮,总会有条路走出来。
5,收集有用信息,寻找“专家”帮助。
比如买酒时,去找当地最好的酿酒厂,因为搞定这个,对其他厂家就有示范效应。参加烤肉比赛,也是去找上届的冠军来指导。
6,面对困境,先检讨自己。
去说服啤酒厂合作,兴奋地对远景画饼,发现对方不接受后不是嘲笑其保守,而是简化方案,只谈买酒;因为合作方的失误,属下和对方起冲突,但他先让其冷静下来,因为暴躁之下,会犯更多的错。Ifthinggoeswrong,don’tgowiththem(场面难看的时候,不要与之起舞)。
7,创业一旦启动,就要花很多时间去找“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不仅看其技能,更要看激情和野心。假如发现了人才,没有位置也要为他创造一个。不同的人,激励的策略也不同,但很有效的一点,是激发出他们想做某件事情的价值感。
8,以胜仗捏合团队,在压力中识别属下。
“要不拿出狠劲儿,要不就回公司上班”
给团队传递的很重要信息是:不找借口,“别把努力和结果混为一谈”。
烤肉节上遇到大雨,本属外因,但他要求团队坚持到最后一个撤离,“熬过难关,就要靠比竞争对手更能忍受痛苦。能出的错都出了,但我们忍受到了最后”。
9,达成共识后,不去干涉属下,但在遇到困难时,要展现自己的领导力,让团队信服自己。
比如房子出了问题后,及时去找到新房子;食材准备不足时,去竞争对手的摊位上去买——前提是,他在之前的相处里,就在努力把竞争对手变成朋友。
10,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的模式。
他为烧烤餐厅取名“小卒”,应和当地人想要咸鱼翻身的情感。从线下到线上,从烧烤、啤酒到服饰、酱料的周边,建立可复制的产品体系;并利用比赛获奖来打响品牌。然后就可以向其他城市推广。
这个节目虽然是从创业的场景去看问题,但比照来看,许多事情都是职场常态。
比如节目后期,葛伦和主厨克里斯汀屡起冲突。克里斯汀原本自己有一个餐厅,因为租金上涨开不下去,她有继续做好这件事的激情。这也是最初,葛伦放弃另一位更有才华的厨师选择她的原因。
克里斯汀工作很努力,但在烤肉节手忙脚乱的压力中,几次没有预判好肋排的需求。在被葛伦批评时,她情绪很激动,一度要退出不干。餐厅开业前,葛伦又找她谈话,本意是要复盘沟通,但她以为是要开除自己,再次退出。
克里斯汀的这种状态在职场中很常见,就是本身其实很有责任感,遇到事情想自己扛下来,几次打包票,就是想得到团队的信任。但在遇到困难时,她不能及时自我化解或者分解出去,加上之前的挫败经历,她对尊严极为敏感,沟通容易情绪化,最后导致事情失控、失误。
在对克里斯汀的使用中,葛伦也发现了让她同时担任管理者和主厨,的确压力过大,所以后续,他把这两个角色拆给了两个人。
在这个调整里,克里斯汀其实可以专注做主厨,但她放弃沟通,选择了离开。
还有负责社交媒体的克里斯·诺里斯,他不满足做循规蹈矩的上班族,所以选择加入“小卒”餐厅,但他并没有主动地推进自己的业务,还在一种等待着别人来派活的惯性里。
葛伦了解到这些后,很严厉地敲打了他,“我希望他明白商场如战场,别人会把你吃掉。他要为自己争取每份好处。”
撇除节目中设计的成分,葛伦展现了对目标极强的拆解、执行和调整的能力。
他是在白手起家的过程中,训练出这种能力的:葛伦出身贫寒,身边都是那种酗酒嗑药的人,他从小又有阅读障碍,书读得不好,14岁时又让女友怀了孕,早早做了父亲。后来,他遇到一位导师式的朋友,在其激励下读了大学,很快去创业,在年时做成美国第一大融资公司。
在节目中,他不喜欢属下找借口,而他参加这个节目,也是想向年轻人证明:人生就应该冒险涉难,不要为失败寻找借口。
洛克菲勒曾说过,“即使把我丢到沙漠里去,剥夺我的一切,只要有商队经过,假以时日我依然可以成为百万富豪。”就像是这个节目的总结。
这不只是一个财富问题,也是成事的心智问题,是万千成败的训练后,内化在身的一种技能,一套思维体系。
摄影:
witchoria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