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经常能看到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可能我们会说,在那个年代,就是那个风格,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是现在,一切都要受到限制。别说创业,就算你要成为打工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进到哪个公司的。所以太多人都说现在的创业环境对年轻人很不利,也很少有哪个公司能创业一跃成功的。
但是在80后的很多人里,他们是真正的寒门贵子,通过自己努力学习,丰富见识,从而有了到社会上历练的机会,加上敢闯敢干,就真的创业成功了,甚至现在已经有了上亿元的身家。今天就要跟大家讲一位80后的创业故事,从白手起家到百亿身家,大家好奇吗?
一、胡润富豪榜最年轻富豪
在年的《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中,王麒诚、吴艳夫妇以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第一,成功聚焦了榜上和榜外太多人的目光。他们是80后,他们的财富是如何积累的,他们是否有什么背景才能顺利走到今天?
有人说,王麒诚父亲曾是某市委副秘书长等政府职位,而他自己说,祖宗三代没做过生意,自己从一穷二白到现在,全靠自己创业。虽然不知道这两个说法孰真孰假,但在这个时代,就算有背景,也一定是自己有努力,有脑子,才能脱颖而出的,王麒诚和吴艳夫妇自然也不例外。
年,但是的王麒诚还是浙江大学一名在上大二的学生,偶然认识了一个销售光纤收发器终端设备的老乡,便和老乡合作组建了公司,8个月就能赚到万元。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需要十足的魄力和胆识,也是王麒诚创业的第一步。
后来到了大三,他在教育事业部实习,有发现智能化领域的商机,想到了资质审查可以有可开发的赚钱项目。于是他和另外三人,共同组建了浙江汉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而其中一个人,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吴艳。
公司从做投标开始,短时间内最多中标金额达到万,在公司步上正轨之后,标的已经达到了上千万。伴着逐渐发展和正规化的公司,王麒诚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把公司交给别人,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于是在年公司上市之后,他又做起了投资,从赔钱、赚钱和赔钱中不断往返。
一边,汉鼎股份由吴艳负责管理,一边王麒诚开发投资业务,其资产也从刚上市时的10亿元有余达到百亿元的数目,二人都是功不可没。
二、夫妻创业史
前文说过,王麒诚大二和大三就已经有了创业的主意。当时的吴艳,是王麒诚大三时的女朋友,也有考研究生的打算,所以在初始阶段,王麒诚的创业并没有带上吴艳,直到当时和老乡做的业务已经被市场淘汰,他只能另作他想。
当时的企业资质审核,签完合同就能拿到30%的预付款,所以资金流动比较容易,而且行业毛利率比较高,是当时真正的蓝海市场。王麒诚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这个市场现在有非常大的可开发空间,于是,在年11月,从他的实习单位——浙大中控挖走了一名技术人员,和吴艳一同创业。
当时的吴艳还在为考研做准备,所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在王麒诚的手里,吴艳只是负责协助王麒诚的工作、他则是全年和合伙人满中国的跑,找机会投标,最多一年投了多项。标书能不能成功,不仅仅是在标书之前的一些了解,在标书上也有关于情商、智商和努力的体现。
王麒麟和合伙人反复推敲标书,根据具体情况来制作,并让他的标书包装更精美,到一年之后。他毕业的时候,中了两个标,金额万,这是团队成立后的第一次成功,也是一次最大的成功。之后的王麒诚比较顺利,因为赶上当时的风口,所以接项目也更容易一些,从百万到千万,逐步让公司更壮大。
年吴艳研究生毕业,虽然已经加入了当时的汉鼎公司,但她也拿出了万进行投资。且3年后,王麒诚将公司交给了吴艳打理,自己则退居幕后。从吴艳加入汉鼎到汉鼎上市,仅仅过了6年,当时的初始市值就已经达到了15.66亿元。
后来的王麒诚,主要做投资业务,陆续与蜂助手、京东数科、搜到网络、腾讯音乐等公司合作,让公司市值在5年间就翻了10多倍。根据年的80后富豪榜排名,夫妇二人以亿元排名在财富榜第75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三、智商、情商和努力
在汉鼎公司刚刚成立之初,便能在标书上看到王麒诚的智商、情商和努力。他揣摩项目,揣摩心思,包装标书,也懂得不畏辛苦的全国跑市场。对于王麒诚当时的年级和资历来说,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况且,在公司运营稳定之后,他没有固守业务,而是发现了投资方面的可开发空间,再去努力。
只不过,在王麒诚做投资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年,本身已经资产达到亿元的前提下,王麒诚在“汉鼎宇佑”策划重大资产重组时,通过借款内幕交易自家股票,亏损且被证监会罚款,共计80万元。据他自己所说,他这么做,是想真正走在风口的前端,做一个能带动风口的人。
但是王麒诚在这方面的能力属实被怀疑。年平潭国资以15.89%的份额进入汉鼎宇佑,正式成为控股股东。同年因为微贷网的影响,公司又亏损7.亿元。这么一搞,等于公司几年赚的钱几乎都没了。到了年,40岁的王麒诚和39岁的吴艳夫妇,资产总额从原来的亿元跌至亿元。
同年7月,微贷网被立案侦查,而当时汉鼎还有微贷网的股权,被迫将汉鼎宇佑改名为海峡创新。但也改变不了亏损的命运,而且夫妻俩始终在减持手中股票。毕竟控股已经是平潭国资在进行了,从民营企业变成国企的路上,两夫妻努力了很多,但这样的结果,也不算是坏的。
四、结论
他们在创业时风风火火,在后期却无法守住自己建立起来的百亿资产。真是应了那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或许因为他们二人过了当初创业的心性,或许如今创业频频受阻是因为时代艰难,但不论如何,他们二人的身价也足以应对日常所需,如果想要二度创业,也会大有可为,你们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