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泩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准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八仙的传说的剧情简介······蓬莱仙阁,烟笼雾锁,吕洞宾(石维坚饰)、铁拐李(赵钱孙饰)、何仙姑(田晓梅饰)、汉钟离(铁牛饰)、韩湘子(孙剑饰)、蓝采和(杨健忠饰)和张国老(袁之远饰)七位神仙共聚一堂。席间,铁拐李提议将官宦曹国舅(王夫棠饰)点化成仙,何仙姑因嫉恨富豪官吏而心生不悦,一场聚会不欢而散。 被贬出宫的曹国舅接连受到七仙点化,却不以为然,直到直谏昏君(宋家琪饰)再遭贬斥,方有所醒悟。对仕途心灰意懒的曹国舅一心求仙,云游途中经历无数考验,在七仙点化之下看透功名粪土、世态炎凉,遂茅塞顿开,羽化成仙,与七仙踏海而去……
阿里云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