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富豪 >> 富豪报价 >> 正文 >> 正文

双面香港千亿富豪家族

来源:富豪 时间:2023/5/17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m.39.net/disease/a_6146717.html

作者丨雷彦鹏

编辑丨刘肖迎

7月26日,“香港第六大富豪”李文达去世了,享年91岁。

李文达生前是李锦记集团主席。他的离世,才让人们意识到,以蚝油而闻名的李锦记,竟然已经发展年了。

在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榜上,李文达以亿美元的财富排在第六位,前面依次为李嘉诚、李兆基、郑家纯、杨建文和林惠英、吕志和。

作为家族企业传承的第三代,李文达创新产品,改革渠道,开拓市场,还经历两次分家的痛苦,最终才将祖业发扬光大。

如今,李锦记的事业已经延续到了第四代与第五代,而且并没有因为李文达的离世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对于华人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李锦记具有极强的样本和借鉴意义。

鲜为人知的是,在“酱料王国”之外,李锦记还有一个“直销帝国”——无限极。作为李锦记的另一大业务,无限极是国内最大的直销企业,曾入选“全球直销百强企业”,不过,却饱受争议。

一边是名闻遐迩的酱料业务,一边是充满争议的直销业务,正是一个“双面”的李锦记。

一瓶蚝油传承年

李文达离世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深切哀悼:“李文达是成功商人与杰出工业家,将承传的祖业发展为一家家喻户晓的中式酱料王国,产品销售至全球,成就卓越。”

虽然李锦记的产品家喻户晓,但是,对于李文达家族,知之者并不多。这是因为,这个香港富豪家族向来低调,闷声发大财,坚持企业不上市,不向资本低头。

李锦记始于李文达的祖父李锦裳,他意外地发明了蚝油。

李锦裳是广东省新会县七堡乡涌沥村人,早年间,为躲避恶霸欺压,他逃到了珠海南水,在当地煮蚝卖,以维持生计。一次,李锦裳在煮蚝的时候,由于煮的时间过长,竟忽然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揭开锅盖一看,只见一层厚厚的浓汁沉在锅底,入口一尝,鲜美无比。

李锦记的第一锅蚝油,也是中国食品业的第一锅蚝油,就这样诞生了。

年,李锦裳在南水创立李锦记,正式开售蚝油。生意刚步入正轨之际,一场火灾烧毁了蚝油庄,于是,李锦裳举家迁往商贸活跃的澳门,从头开始他的蚝油事业。

李锦裳去世后,三个儿子李兆荣、李兆登和李兆南商量了一下,又将总部迁到了香港。

李兆南有两个儿子,李文达、李文乐。年,李文达作为李锦记第三代领导人,正式接手家业。李锦记最大的发展,就是在李文达手里。也因此,他被称为“蚝油大王”。

海外市场在李兆南时期就已开拓,在李文达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李文达继承家业的同年,恰逢尼克松访华,中方赠予了对方贵重的礼物——作为友谊大使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它们乘专机抵达了华盛顿国家动物园。这个事件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开馆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余万人。

这时,李文达嗅到了商机。他推出了“熊猫牌”蚝油,并将其定位为平价产品,进一步打开了海外市场。

(李文达)

问题很快也出现了:过度依靠代理商——金山庄。

当时,李锦记是通过金山庄将蚝油销往美国。李文达发现,依靠金山庄已弊大于利:金山庄要抽成,直接影响到了产品价格和李锦记的利润;金山庄只是代理商,不会竭力为李锦记促销;李锦记与顾客之间隔着金山庄,使得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客户的反馈,或者反馈不准确。

为了解除这种受制于人的困境,李文达亲赴美国,去见杂货铺和餐馆的老板们。他想的是,把自家的产品直接卖给这些老板们,以这种方式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进而控制货品售价。

小店资金不多,对新产品必然会有迟疑。李文达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些小店的老板们欣然接受。颇具生意头脑的李文达想出了一招——“赊销寄售”,即“先货后款”。

果然,“熊猫蚝油”成了抢手货。

李文达接手时,李锦记还是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管理也十分落后和保守。在他手里的几十年,从研发生产,到营销渠道,再到管理与传承,李锦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李锦记的产品已销售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酱料王国”。

年,李锦记的销售额约亿元,相当于3.5个海天味业。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这是李锦记早期的宣传语。后来,这句话变成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李文达的宏愿是,把这盘家族生意无止境地延续,超越千年。

至今,李锦记已经传承了年,而且越做越大。实际上,虽然李文达去世前还是李锦记集团的主席,但是,他已退居幕后多年,集团的事务早已交由儿子们打理。

家族企业传承样本

李锦记的家族传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是众多华人家族企业传承“取经”的对象。

李文达经历过两次分家的痛苦,一次是父辈们,一次是兄弟们。这两次分家,对家族事业的冲击很大。

第一次分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文达的大伯李兆荣与二伯李兆登动了移民的念头。但是,父亲李兆南认为,祖业不能背弃。

如果李兆南将两位兄长的股份购入,需要万元。李兆南父子拿不出来。僵持半年后,为了尽快套现离开,他们同意让李文达全购股份且分期付款,这才使得家业得以完整保留。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弟弟李文乐突然提出,要分家清算股权。当时,李锦记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购入了大片土地还在建厂;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凭借“赊销寄售”的方式,虽然打开了销路,但是大批资金未能及时回笼。

弟弟的要求,让李文达措手不及。

不顾李文达和父亲李兆南的多番劝说,李文乐仍坚持分家。这一次,双方不惜对簿公堂。最终,与第一次分家一样,李文达回购股权且分期付款,兄弟俩分道扬镳。

经历了两次分家的痛苦,李文达开始考虑,怎样才能“治危机于未发”?最终,李锦记引入了现代化传承交接班安排的新机制,“家族委员会”与“家族宪法”成为了家族治理的方案。

年,李锦记成立了家族委员会,由最能代表家族利益的核心成员组成,包括李文达夫妇及他们的五个子女。委员会下设有家族办公室、家族投资公司、家族基金、家族培训中心。

作为全体家族成员的定期交流平台,家族委员会每3个月开一次会,每次会议持续4天,让每位家族成员都有权参与会议和决策,有关家族事务的事宜,比如规划家族建设,包括制定家族宪法、树立家族价值观、培养下一代等,在家族委员会上平等讨论。

通过这个平台,家族成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方观点,减少误会,增进情感。当达成共识后,重大方针就可写入家族宪法,作为家族治理的基本规章,以此约束家族成员行为、保障利益。

家族委员的一个职责,就是帮助家族成员区分角色——家族成员、股东、董事、管理层。这有利于避免家族成员过分干扰企业事务。家族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并没有完全进入董事会,比如李文达的夫人与女儿就不在集团董事会。

李锦记家族没有公布过家族宪法的完整内容,曾有媒体根据访谈与相关报道整理了一部分。比如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如果发生,将自动退出集团董事会;家族成员年满65岁要退休;宪法内容的制定和修改,需要75%以上的支持率才能确定……

家族企业的交接班向来很重要。李锦记规定,对于是否接手家族生意,下一代可自主选择。

不过,如果要进入家族企业,须满足三个条件:至少要读到大学毕业,且在外部公司工作至少3年;应聘程序和入职后的考核,必须与非家族成员相同,而且必须从基层做起;如果无法胜任工作,可以再给一次机会,若还没有起色,就可以走人了。

李文达曾表示,成立家族委员会,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个制度逐步放权,同时,通过家族宪法,将他最珍视的核心价值观,嵌入其中。

年,李文达夫妇主动退出了委员会,随之,第五代多人进入,成员增至九位。李文达将权力进一步下放,同时,也想尽早地让第五代熟悉家族文化与制度。

(李惠中及其全家福)

李文达有四个儿子——李惠民、李惠雄、李惠中、李惠森,一个女儿——李美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美国的五个子女相继毕业后,就纷纷进入到了家族事业。

“一般家族企业把核心放在企业永续上,而我们则把核心放在家族永续上。”李惠森曾表示,一旦家族不和睦,事业就会散掉,只有把生意看成家族的一部分,家族事业才能延续。

李锦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