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广泛来说,指的是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事实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董明珠认为“吃亏”就是企业家精神,但也有人说是创新、奉献、诚信等,还有人认为是回报社会。古语有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在回馈社会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家也都做得不错。他们成功后,纷纷开始了作为一个大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4月11日,界面新闻发布了《中国慈善企业家榜单》。入围的位企业家合计捐款金额高达.70亿元人民币,上榜门槛最低为0万元,其中捐款超过百亿的有3位企业家。
雷军捐款亿,成为年度中国首善。其次为美团的王兴,捐款亿元,成为年度中国第二大慈善企业家。安踏创始人捐款亿元,位居榜单第三位。除此之外,马化腾、曾毓群、陈东升、李永新、黄峥、张一鸣、龚俊龙依次位列榜单前十。
事实上,无论是富豪还是普通人家,大多数国人向来都比较团结和有爱心的,无论是以往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是年开始的疫情、年的河南暴雨事件。大多数国人都是竭尽所能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有钱的捐钱,没钱的出力。
虽然表面上看,愿意捐款的人不少,但我们却发现如今的慈善事业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据了解,中国目前有90多万个社会组织,但慈善组织不足1万个。并且这些慈善组织也主要是由一些富人组织和开展的,这也反映了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些现状。
多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一直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许多专家也对中国慈善事业提出了建议,但中国居民却越来越“捐不动”了。此前就有人曾爆料,某知名慈善机构的目标是募集60万元,最终却只筹到了多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缺乏捐款渠道
针对我国居民慈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有人深入了解后发现,很多居民并不是不想做慈善,中国不缺善意,只是居民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善意”给出去。因此,很多时候国家某地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人们通常都会将自己的善意(捐款、相关物资)等直接送到地方部门,而并非专门的慈善机构,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而且也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国居民慈善活动才能得到活跃,届时不少地区都会出现集体募捐活动。至于平时,我们似乎很难找到正规捐款组织。在大城市中或许还能看见,但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中慈善组织是非常难见到的。这也证明了,并不是国人不爱献爱心,而是没有可以献爱心的渠道。富人有钱有渠道,知道如何将钱用到具体的地方。但由于慈善组织太少,普通人的爱心也就无法得到利用。
慈善机构乱象丛生
至于为何慈善机构无法筹集善款,主要是因为居民不信任慈善机构。过去,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呼吁捐款时,通常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要么直接捐钱,要么帮忙转发。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的,并且帮助到别人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然而,现在捐款越来越多乱象,“捐款”内幕也被不断曝光。有网友爆料称,有人在朋友圈里哭着筹钱治病,然后转身却买了辆豪车,这还是平台的个人捐款。就在年疫情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仍有不少捐赠机构问题出现。就连一些大型机构都难以幸免,确实令不少捐款者“心寒”。在此情况下,愿意捐款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实际上,不只是普通民众失去了信任,就连一些企业家也不太信任。比如马云在疫情期间,捐款10亿,并没有直接将钱打给慈善机构,而是自己来运作这10亿,在全球各地不断地采购医疗物资。
就此不难看出,并不是人们没有爱心而是被一些捐款机构的弄虚作假消磨了爱心。毕竟无论是富豪还是普通人的钱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捐出去如果没有“钱尽其用”,反而掉入了一些假穷人的口袋,没有人不会愤慨。
这背后主要是因为慈善组织的运营不够完善,这才给了一些人有机可乘。如果捐款机构能将每笔用途公开透明,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善意用到了何处,帮助了多少人,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做慈善的人有成就感,也会更愿意持续性去做慈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