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富豪 >> 富豪类型 >> 正文 >> 正文

一庙一故事十四嵊州伟镇庙崇仁明代

来源:富豪 时间:2023/8/7
北京哪家荨麻疹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北京哪家荨麻疹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各地以《一庙一故事》编撰为载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蕴含的“和合、向善、忠义、孝道、清廉、为民、诚信”等文化价值内核,推动民间信仰“提纯复壮”,促进民俗文化“去芜存菁”,极大丰富和提升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一庙一故事”是位于绍兴嵊州市崇仁古镇的伟镇庙。

明代古刹伟镇庙(浙民场证字(绍)甲号),是嵊州市崇仁古镇一颗闪亮的明珠,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伟镇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分三庙一庵,即伟镇庙、显应庙、财神殿和五福庵,角尺形排列,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殿前有一戏台,称浙江第一古戏台。庙外有灵塘(后改称菱塘)、裘门黄氏贞节亭,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敦睦堂义门裘氏宗谱记载,伟镇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年),由富甲一方的敦睦堂13世孙裘世愍(-年)出资建造。裘世愍乐善好施,明万历10年(1年)嵊县大旱,裘世愍出谷百余石救济饥民。为此,乾隆甲午年(年)知嵊县事江苏吴士暎撰志表彰裘世愍善举美德。

伟镇庙桁楣匾额题载“檀越裘世愍,干首裘君望”,意思是施主裘世愍承父志建成伟镇庙。伟镇庙于乾隆癸卯年(年)6月重建,重建后由裘家人外甥贡生张兆亨题写“伟镇庙”匾额。现存门楣和庙内匾额“伟镇庙”三字,系著名书法家、浙江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题。

富豪敬功臣,富甲一方的裘世愍,敬重治理钱塘江的功臣张夏与陈贤,故伟镇庙主供张夏、陈贤。

张夏,俗称张老太公,北宋萧山人。其父曾为五代吴越国刑部尚书。张夏任泗州知州时,泗州大水。张夏募民修建堤塘,疏导河渠,减轻灾害。景祐年间(-),张夏以工部郎中任两浙转运使。钱塘江海塘原用木柴、泥土构筑,常被江潮冲垮。张夏首次改建石堤,用条石砌堤二十里(当时属世界之最),从而塘固民安。张夏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宁江侯、显应侯。

陈贤,俗称陈老太公,南宋嵊县浦桥村人。庆元三年(年),陈贤中进士、授翰林,庆元六年(年)委顺天府知府,开禧年间(-年)授吏部从事,绍定三年(年),授吏部尚书。宋绍熙五年(年),黄河决口,夺泗入淮,给黄泛地区带来深重灾难。陈贤率领数百民工,北上治理黄河蔡州段百丈险堤。他把南方植芦苇保堤的方法用到北方,获得成功。开禧年间,陈贤以吏部从事总管钱塘海潮的治理。陈贤用竹篾编长篓,内装卵石护岸,植竹固堤,大功告成。陈贤死后,绍定四年(年)五月,圣上敕封“灵济侯”、“太尉堂”。

庙前石柱有楹联:

钱江底定功同懋,

渤海蒙庥泽并长。

伟镇庙抬梁墨笔书写的对联:

海晏河清万年天子歌有道,

民康物阜行载闾阎颂无疆。

伟镇庙古戏台建于明代,约有五百年历史,称浙江第一古戏台,台前有浙江省人大副主任孔祥有的题字:“浙江第一古戏台”。

古戏台下有一口龙井,口子不大,却深不可测,终年不竭。戏台具明代特色:结构古朴、粗放,无藻井,石柱木顶结构。抬梁式九脊单檐歇山顶。上施五架抬梁,瓜柱用垫木栌斗,垂头刻莲花。檐枋间有一组“工”字形心柱,牛腿透雕鹿衔仙草。屋顶造形美观。屋脊灰塑龙吻,正面垂灰塑《张飞战马超》,背面灰塑《关公战黄忠》戏剧人物故事。

古戏台临池建造,亭楼式。伟镇庙戏台彰显早期戏台的特色,没有后台,没有后场音乐台,没有演员化妆的房子。台上没有屏风,台下没有围墙,观众可以四面围观。

台上有明代著名文人徐谓的多音联: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横批是“樂樂樂”三字叠写。戏台后术楹联:虚弄干戈原是戏,又加装点便成文。

明清时期,伟镇庙古戏台演唱昆腔,演出剧目多为通俗、质朴的传奇作品,如《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等。演出最多的是徐渭的短剧《四声猿》(包括《逛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徐渭通过荒唐不经的情节,漫画式的人物群像和妙趣横生的语言,突现种种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群相。这些喜剧闹剧深受群众的喜爱,因此徐渭(徐文长)的故事在嵊县崇仁一带流传很广。

古戏台也是中国女子越剧的摇篮。附近的早期科班越剧演员须到此“串红台”,演出台戏(毕业考试)。年-年,裘光贤在戒德寺开办越剧女子科班——三期高升舞台,先后培养了54名能文能武、基本功扎实的越剧红伶。如袁雪芬、周宝奎、筱丹桂等,都在此获准出师,走向城市,走上越剧明星宝座,范瑞娟、傅全香、姚水娟等著名演员曾在此登台表演。

年下半年,当地进步青少年在此组建崇仁敦睦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伟镇庙舞龙始于晚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伟镇庙舞龙有青龙、黄龙两条,龙头大如箩,黄龙十九节、青龙二十一节、全长三十余米。两条龙全身彩绘,形象逼真,龙具存放在伟镇庙戏台后东厢房——“龙宫”。每逢节庆、祈福、驱邪、祭神、庙会及旱天求雨,都有舞龙表演。舞龙时,走在前面的是“水晶宫”,内有二位龙太子,两个夜叉精手捏响叉开道,虾、鱼、蟹将在龙前引路。随鼓乐伴奏,黄龙青龙紧跟龙珠,表演布雨、兴浪、戏珠,各种动作如穿插、腾跃、翻滚、戏缠等,造型别致,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中国龙的精气神韵。

年,伟镇庙重新培育组建舞龙队,并日渐成熟,在“我们的节日·古镇新韵”元宵晚会、艺术踩街、淡山油菜花农旅风情节、我们的村晚等活动中进行表演,深受百姓欢迎,民间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供稿:绍兴市民宗局

作者:嵊州市崇仁镇伟镇庙裘正森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十四)嵊州伟镇庙:崇仁明代古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