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中国任何战场的名言!
或许,有人也会说:成不成没有关系,只要努力过,奋斗过,这一辈子就足够了。
但这些话说的很轻松,其实坚持的没有几个。
如果!我说是如果!如果你真能坚持。5年!10年!20年!或许,你现在也会是身价过亿。
然而,很多人却在开始的时候就放弃了。
但也有一直坚持的人!他们完成了0到1、1到亿的财富积累。比如: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大北农的邵根伙、温氏集团的温鹏程、宝苞农场的钟明玉。
一起来扒一扒这些富豪们的起家故事。
1、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卖鹌鹑蛋起家
年出生的刘永好今年66岁,。从年开始创业,时间已经过去了36年。白手起家的传奇让位于中国首富的光环。在年的胡润川渝富豪榜上,刘永好以亿的身家位列第一。
在做希望牌饲料之前,刘永好在孵鹌鹑蛋;在卖鹌鹑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师。下班之余,刘永好和另外三个兄弟在自家阳台上养起鹌鹑,并售卖鹌鹑蛋。当时的他们没有想到四年后将会成为足以笑傲世界市场的鹌鹑大王。到年专做猪饲料之前,他们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后来又在东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桥的时候,刘永好的母亲坐镇店中,他们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销售。到后来母亲去世的时候,刘永好他们才知道兄弟们富了以后给母亲的钱全被老人捐给了青石桥的乡亲。
东风农贸市场的店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那时候,店里每天的存货都有鹌鹑蛋数十万只。养殖场也是刘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养鹌鹑。他们自己的养殖场年产鹌鹑15万只,而整个县最高峰时养殖鹌鹑达到万只。当鹌鹑养殖的瓶颈到来的时候,刘家四兄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身投向了后来让他们功成名就的饲料行业。
《希望》本是养殖场的名字,转做饲料之后,他们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资研发的猪饲料。
年,研发建厂一共投资了万元。他们将养殖场的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两年之后,希望牌饲料推向市场。三个月之后,销量追上当时国内饲料霸主----正大。
今天的新希望集团就像一艘航空母舰,旗下拥有多家企业。猪肉、禽类以及乳业三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主推农牧业发展,刘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全产业链,产融结合,这俨然就是刘永好固若金汤的商业帝国。
再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刘永好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做企业,就好像综艺节目中的孤岛生存游戏。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独木舟上行走,没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关键时候跑不动,被老虎、狮子吃了。总之,竞争就是这样的,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是明确的,所以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倒下去也没有什么可惜,因为他知道自己坚持不了。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例子,从独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过来非常地难。”
刘永好的成功在于:敢做!不怕失败!
2、大北农邵根伙:2万元创业
年胡润排行榜发布:大北农的创始人邵根伙身价为亿元。
经过24年的发展,邵根伙创办的大北农公司产业涉及到养殖、互联网、金融等产业,成为行业顶级集团公司。
年7月,金华市金东区的一个小山村里,邵根伙出生了。贫寒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对未来的追求,他努力读书,走出农村,考进了浙江农业大学,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就是猪饲料。
毕业后,他留在北京农学院当了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固然是好,可以把我的农业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我要怎么把这个优势发展得更加好呢?”当年的他认为,只有做实业,才能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改变。所以,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年的冬天,很冷,邵根伙和朋友,揣着2万元,在北京西郊租来的小屋内,创立了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乳猪料配方、乳猪料生产上。“那时候真的很苦,我们俩无依无靠的,就凭着专业知识,一心想把事业做起来,到处求教,幸好,最苦的日子熬了过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年的小工作室发展成为以饲料、动保、疫苗、生物饲料、种猪、种业、植保为主体的科技集团。
邵根伙博士最大的成功是敢于放权,而最大的奇迹在于,放权后,下面没有滥用职权的现象。邵根伙博士的这种驾驭能力还真值得研究。公司的高管和一些中层领导,层层地将整个公司抓起来,“纲举目张”用在这里很形象。但让人困惑的是邵根伙博士如何将管理链条一环环地联接下去,也许,他最初的创业伙伴一个也没有离开,只能说明他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因为在管理层面上,需要的是能力与天分,但邵根伙博士“简单”地将一切归结为大北农的文化。
自年度大北农事业伙伴年会以后,大北农已陆续为第一批获得共同奖励的事业伙伴、英雄员工举行共同奖励兑现仪式,并启动“创业者9万股共同发展计划”,激发了更多事业伙伴与大北农人的创业热情,这些奖励均由邵根伙博士个人无偿馈赠;以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建立经销服务事业伙伴事业财富共同体和养猪事业伙伴事业财富共同体,将优秀的事业伙伴整合在一起,强强联合,实施“”工程、“”工程,提供品牌、技术、产品、人才、管理、金融、信息等全方位的优势资源,在全国的养猪服务中心开展“六化建设”,全面推进了事业伙伴及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
3、温氏集团温鹏程:养鸡农场主起家
截止年年底,“养猪第一股”温氏股份,市值一度超过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创业板巨无霸。
谈到温氏集团,我们就不得不谈温北英——温氏创始人,集团首任董事长,温鹏程之父。年的温北英,出于对养鸡事业的执着,在广东云浮市新兴县的一个小山沟里雄心勃勃地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簕竹镇,一个在广东省版图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从此演绎了一个极富故事色彩的“温氏传奇”。这个传奇开始于“簕竹鸡场”这样一个小农场。
在考虑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之后,富有理想的温北英牵头发起提议,与温鹏程、温木桓、温金长、温湛、严百草、梁洪初、温泽星等8人各自出资元,创办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即后来的“簕竹鸡场”,温氏集团的发源地。这一年,温鹏程1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华。在所有同龄人都梦想着挤上大学的独木桥,毕业后捧个铁饭碗安稳度日之时,这个出身于书香之家,刚从高中毕业的小伙子却做出了一个多少让人感到意外的决定——回乡创业。其时是年。
紧随父亲的脚步,温鹏程的个人奋斗始于与簕竹公社签订的为期5年的承包合约。他的筹码仅仅是养15头母猪、头肉猪。而这又是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初创时期的一部分重要经营业务。
这位对于养猪并没有多少经验的年轻人,在后来的日子,与其他几位“洗脚上田”的农民兄弟一道,拿着每月30元的工资一头扎进了养猪场的苦心经营之中。从一开始的建猪舍、买猪种、购饲料到后来的巡栏、喂料、防疫,温鹏程没有缺席过任何一个环节,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硬是摸索出一套养猪的经验来。
温鹏程因饲养得当、技术过关,从他的猪场出栏的肉猪无一出现质量问题,很快便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此后,温鹏程的猪场一再扩建,养殖规模日益增大。其父温北英知道:养猪只是儿子的一次小试牛刀,未来,温鹏程将会跨越成温氏家族商业世界的一名实力骁将。
之后,温鹏程建议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开始在簕竹鸡场试水,后来这一模式被业内称为“温氏模式”。
温鹏程的成功在于利益捆绑、共同发展,照顾合作伙伴、供应商的利益。
4、“壹号土地”陈生:不甘平庸,个体户发家
年,陈生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市委办公厅上班。推动陈生下海的主要原因还是收入。当时,陈生月工资是86块钱,比不过企业工人(块),更别提个体户了
最初陈生没有选择当时最流行的个体户,而是先做外贸,也不管什么品类,只要赚钱就好,坚持了半年。后来又去种菜,也没做长久,不过有了原始资金,到年,我攒了大概万元。当时正是房地产起步阶段,市场挺红火的,不过我这点钱肯定不够,于是又去一家国企房地产公司,继续打工。两年后公司利润就达到万元,突然觉得房地产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做。那个年代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根本不需要什么房产证,就是在那炒地皮,炒房子。后来我就跟老板讲,这是国企,利润再高,我薪水一年也就一万,十年才十万,钱都是国家的。我就跟他讲,干脆让我出去创业算了。
年,陈生通过做房地产赚得千万元之后,又因求人、应酬而选择逃离。之后又投身卖酒,每年也赚得数千万元。年,陈生又开始养鸡、因销售和流通问题,这个养鸡项目是失败的。
看到也是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卖猪肉的新闻,于是陈生又想做猪肉品牌。年,陈生开始养猪事业。
在养猪上,他吸取了养鸡的教训,不但自建农场,同时也在终端布局,弥补之前没有销售窗口的不足。而且,为了加强质量把控,档口采取自营。还成立了“屠夫学校”,聘请陆步轩做名誉校长,他亲自为屠夫学校撰写20多万字的屠夫教材。他一个档口日常就能销售八九头猪,绝对称得上是一门技术。
年年初壹号土猪上市后,很快打开市场,企业也顺利步入正轨,每年都能保证%的增长速度。目前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有多家档口,年销量22万头猪,是行业第二名的7倍,今年营收应该在6亿元左右,跟天地壹号的业绩也就差一年,爆发性很强。
年5月,“壹号土猪”宣布正式签约天猫生鲜,天猫成为其唯一官方授权的线上平台。年,“壹号土猪”年销售额近10亿元,成为行业内的领军者。
陈生秉持一个信条:不跟有钱人聪明人竞争。其成功在于做人不平庸,做事注意细节。
5、诺普信卢柏强:小农资企业起家
“中国农药第一品牌”诺普信是农药界的一个传奇。没有任何特殊资源和背景,一家生产农药制剂的民营企业,扎根在没有任何农业和农民的城市深圳,却凭借着产品、营销和服务迅速成长为我国农药制剂领域的老大。
年,诺普信前身“深圳市瑞德丰农资有限公司”创立,并于年建立诺普信。其后经过人海战术、人才打造、上市、收购、多品牌运作、“两张网”销售等转折期,迅速发展并晋升为国内最大的农药制剂企业;因重视并培养了众多行业人才,被冠以“农药界黄埔军校”的美誉;掌门人卢柏强也因为敏锐的行业嗅觉和锐意改革的决断力而为业内称道。
在诺普信20周年庆典,卢柏强在“豪情梦想未来已来”总结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了诺普信发展的新愿景:农业不再落后,农民无比幸福。
卢柏强指出,我国农业正面临巨大的产业效率提升机会,而田田圈的推出正是对此机会的把握。他在庆典上提出了诺普信发展新愿景:农业不再落后,农民无比幸福。并重新定义了诺普信的“三最”使命——为农民提供最优种植解决方案,为员工搭建最优事业平台,创全球最优秀互联网·大三农企业。
年,宣布全面推动“田田圈”互联网发展战略,并正式启动“田田圈互联网联盟”。
诺普信董事长卢柏强说,此举不是公司的转型,而是先死后生的再创业。他预计,未来5年农村互联网将走完城市互联网15年走过的路,众多涉农产业也将得以重构、升级甚至颠覆。
卢柏强成功在于:多品牌、人海战术、资本运作。
6、宝苞农场创始人明明:整合大佬资源
明明,全名钟明玉,90后企业家、宝苞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国际事业部和农村淘宝事业部第一位联合签约的90后导师。荣获“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90后女性”、“中国农业创新品牌女性”、“全球华人创业创新价值奖”、“中国休闲农业年度人物”、“中国休闲农业影响力人物”等荣誉。年作为新加坡“通商中国”企业家年会“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历史上最年轻的分享嘉宾,荣登《联合早报》头版头条。年作为建国70周年中国民营企业家90后代表,上榜美国纳斯达克。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香港大学EMBA。这些就是明明的身份标识。
明明生于年,来自湖南岳阳,是一个独生女,但并非“富二代”: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家庭妇女,总的来说,她来自一个中产家庭。
大一,明明就开始了她所谓的疯狂的、野蛮的原始积累:在校园里卖面膜。她从网上一次性入手几千张品牌工厂面膜,然后再换一些漂亮的外包装,批发给学校的超市、小卖铺销售,赚得利润她和下线五五分账。靠着这样一些“小手段”,当时只有18岁的明明,把一张成本只有8毛钱的面膜卖到8块钱。一年时间里,她非常精明地利用了学生消费力不高但是爱美的心理,为自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40万元。
明明自嘲,自己是个厚脸皮、一根筋的人,每次参加活动总主动去结识企业家们,即使被拒绝也不会放弃。她当志愿者为不同企业家的项目转型出谋划策的这段经历,也教会了她人脉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是手机里的通讯录。维护好的人脉,在做生意的时候是机会,是能变现的资源,是能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年,明明和业界大咖合作创办了“宝苞农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市三水区拿地0亩做体验式休闲农业。明明和她的团队要将0亩的农场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体验式农场,但她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她要将农场开发成中国最大的农业题材的梦幻乐园。
年初,地处佛山的0亩农场已有日均人的客流量。年5月,完成万元人民币的A轮第一轮融资;同年11月,完成A轮第二轮融资过亿元。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农场最大的收入来源,维持着农场日常运作,宝苞农场年被评为佛山市五星农业公园,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休闲农场。
明明的成功:在于紧跟时代,善于把握机会。
最后,成功都不是偶然。每一个成功者背后都是汗水与勤奋的付出。尤其,在农业领域,这么一个投资大、回报慢的行业,更需要创业者的笃定与坚持、勇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