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富豪 >> 富豪选择 >> 正文 >> 正文

隐富之王张士平离世,实业传承模式的探

来源:富豪 时间:2023/5/11

“你最喜欢的身份是什么?人大代表、山东首富、劳模、亚洲棉王、铝电大王……”“劳模!”多么坚定的回答,这就是山东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

与柳传志、任正非、曹德旺和宗庆后并称为“中国实业界五老”的张士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5月23日,他在走完了73个春秋后与这个世界告别。在中国创一代企业家中,张士平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他与柳传志、任正非、曹德旺和宗庆后并称为“中国实业界五老”,其打造的魏桥集团的商业版图覆盖了纺织、服装、热电等行业,自年起,魏桥集团连续六年入选世界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张士平家族以65亿美元的财富排名第位。张士平一贯踏实做人低调做事,很少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因此被称为“中国隐富之王”。

张士平一生的发展,其实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他初中毕业后就去当地镇上的油棉小厂上扛麻袋,一扛就是17年。后来,又相继被提拔为消防队长、车间主任、副厂长,直到年当上了厂长。在张士平一系列精明的生产调整和内部改革之下,这家油棉厂当年便实现扭亏为盈。年,张士平把魏桥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一举奠定“棉王”地位。

在张士平准备扩大企业规模时,遭遇到热能、电能严重供给不足的问题,国家当时还处在一个电力供应紧张,限电时有发生。为此,他在魏桥集团自设电厂,不仅供自己的企业使用,还供给当地的居民和其他企业,并且平均电价曾比国家电网低三成。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电荒,还剩余了大量的电量,为其进军电解铝行业奠定了基础。

后来魏桥集团又先后开辟了铝业、供热、服装、印染等多项新产业,成为一家拥有11个生产基地,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世界上90%的苹果手机壳铝材都出自这家企业,由该企业生产的牛仔布更是遍布全球。

从张士平的个人经历来看,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勤劳和胆识,第二桶金靠的是把握机会和资源的能力,第三桶金则是依赖多元化经营下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常年荣登山东首富的张士平如今已经坐拥3,亿商业帝国。但从魏桥集团旗下二家上市公司魏桥纺织和中国宏桥的财报来看,截止年12月31日,魏桥纺织的销售净利率仅有3.91%,总资产净利率仅有2.41%。中国宏桥公布的销售净利率也仅有6.42%,总资产净利率仅有3.22%。下一步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升产品净利率和资产回报率是一个核心挑战。

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俏院长在其著作《从大到伟大:中国企业的第二次长征》中所提到的:“我国经济的第一次长征,销售收入有了大面积突破。但对比近些年来中美两国进入强的企业的数量,由于我国企业价值创造不太出色,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辨识度不高。这就引发了我国经济的第二次长征,也就是由对规模的追求,转型成对伟大的追求。由扩大销售的追求,转型成对创造价值的追求,提高投资资本收益率。”

我曾看过三位美国学者对全球价值网络中苹果产品的利润分配情况的研究,在一台苹果手机产生的利润总额中,苹果就能够赚取58.5%;排名第二的是塑料、金属等原材料的供应商,拿走了利润的21.9%;而作为屏幕和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的韩国,获得了利润的4.7%。而中国大陆劳工仅获得利润的1.8%。从这点而言,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进入产品上游是中国企业提高销售利润的发展方向。

对于已经70多岁的张士平而言,这样的转型升级是需要叠加传承规划,依靠接班人的力量共同来完成的。那么张士平选择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接班模式呢?

如同多数家族企业掌舵者在接班人选上的“举贤不避亲”,魏桥创业的二代掌门,早已被张士平“内定”为唯一儿子——张波。张士平选择的也是子承父业的接班模式。

张波毕业后进入家族集团,两年后被任命为副总,不久便出任集团旗下魏桥纺织总经理。而接手铝业板块,成为张波成绩单上极为亮眼的一笔。受益于父亲的培养以及当时的产业政策,张波率领团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参与布局了世界上产业链完整、规模最大、影响力极强的铝产业集群,也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

张士平认为,给孩子再多的财富,也不如给他们一个成长平台,让他们亲身体会创业艰辛,才能真正让他们成就自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张波兄妹三人都吃尽了创业的“苦头”,吃苦越多、磨练越多、成长越快、积累的经验越厚重。

对于另外两个女儿,张士平把纺织产业留给了她们。长女张红霞总揽全局,小女儿张艳红负责威海园区。由此可见,张士平的接班路径异常分明:家族规模庞大的商业版图中,盈利能力最强、利润最丰厚的铝业板块由接班人张波执掌,而作为辅助的纺织板块则由两个女儿共同掌管,形成“二扶一”的传承格局。

那么张波接班后的魏桥发展如何呢?张波为魏桥集团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年企业上缴的税金首次破百亿,尽管年魏桥的销售收入下降21.03%,利润下降33.84%。但企业在响应国家去产能的号召下发展质量更高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代离去,对于二代来讲要掌管整个家族企业是有很大压力和挑战的,两代人的传承,不只是技术、人才和研发等新旧动能的转换,还需要把握时代的命脉,做好符合经济结构转变的发展战略。

家族传承是许多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这点而言,二代要能接好班,是非常不容易的。回看前几年发生的山西首富李兆会接班的案例,李兆会接过父亲经营的风生水起的海鑫钢铁集团后,进行大量的资本运作和金融投资,过度醉心于金融行业的他逐渐与实体业脱轨,将海鑫钢铁变成了一个融资平台,最终形成了资不抵债的后果,年海鑫集团宣布破产,李兆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而限制出境。这个案例给我很大的启发,要想让手中的企业不败于后代手中,选择合适正确的接班模式非常重要。

纵观整个家族传承模式,不乏有四个象限:第一个象限是子女从父辈那里接过股权,拥有权和经营权,实现所谓的家族内部传承;第二种情况是家族继承股权,企业创始人退休后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治理模式变为家族所有、职业管理;第三个象限是家族通过上市稀释股权,转成小股东,交出所有权,家族内部成员仍参与企业管理;第四个象限是家族放弃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彻底退出。

这四个模式,在国际上都有经典案例。例如,纽约时报是典型的子承父业模式,秉承“新闻的中立”维持家族的控股与经营;而宜家是以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的范例;家族放弃控股但进行企业管理的是丰田公司;迪士尼家族则成为一家既不参与经营,也没有对企业绝对控股的公众公司。

虽然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子承父业是比较主流的传承模式,但从西方成熟的经验来看,家族企业如果有足够的能力跨越未来的障碍,则有必要自己持有;如果能够拥有经营过程中的特殊资产,则有必要自己经营,反之则完全可以选择分散型持有和引入职业经理人经营。

对于魏桥集团来讲,虽然现在选择的是家族控股、家族成员经营的模式,但也要吸取李兆会接班失败的教训,因为扛不住市场波动和企业经营风险而导致最后由首富而泯然众人。展望未来,如果能与合适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以提升企业利润,这时无论是家族并购其他企业还是被其他企业并购也不失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路径。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今家长西去,一代传奇就此谢幕,在当今全球经济动荡的环境下,张士平的继承者们能否走出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还未知,但传统的子称父业模式能否有更多选择是处在交接班中的一代和二代可以思考的。

赵路云

瞻睿家族传承研究中心创始合伙人,SHMBA金融分会会长,-年福布斯富国优选理财师大赛评委,年度家族财富管理中国风云榜“杰出女性财富管理领袖”。16年金融财务投资经验,在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规划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曾任渣打私人银行副总裁、JP摩根香港第一位来自大陆私人银行家、GE财务分析师,六西格玛黑带。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MBA。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