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作家文摘」
编剧、著名作家周梅森
作者介绍
周梅森,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人民的名义》《中国制造》《国家公诉》《绝对权力》等,出版有《周梅森文集》《周梅森政治小说读本》《周梅森反腐小说精品》等,改编制作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人间正道》《忠诚》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飞天奖、金鹰奖、金鼎奖、澳门国际影视最佳编剧奖、互联网最具影响力影视作品奖、工匠中国影视最佳编剧奖、金数据影视大奖、华语原创小说最受欢迎作品大奖、中国数字阅读大奖等数十种。《人民的名义》《绝对权力》《中国制造》等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阿拉伯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行。
电视剧《突围》海报
由靳东、闫妮、黄志忠、陈晓、秦岚等一众著名演员主演的电视剧《突围》,正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爱奇艺、优酷、腾讯热播,转眼间迎来了大结局。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位居卫视收视率第一名,网络上线第五天播放量过亿,制造热搜无数。
《突围》原名《人民的财产》,改编自长篇小说《人民的财产》,它的作者正是著名作家周梅森。这是继年《人民的名义》热销万册之后,周梅森创作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力作。
《突围》的播出也可谓命运多舛,一波三折,据说60多集的电视剧,被删减到了45集,很多观众追剧时觉得有些情节突兀或者接不上,“很多观众提出来看电视剧的时候发现演员口型不对,这不是创作团队不精心,电视剧与图书出版有些不同,无论是流程上、制作,还是审查环节,都有很多遗憾,电视剧里看不懂的,或者觉得有问题的,请大家看书。电视剧与书有些差异,想全面细致地了解整个故事脉络,还是建议大家阅读小说《人民的财产》,如果有人读完《人民的财产》认为情节有问题,可以找我负责。”编剧周梅森在读者见面会上打包票。
看周梅森的电视剧总想知道幕后的大boss是谁,就像当初看《人民的名义》时,高育良居然是个反派,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实在是让人爽快!
我们对着原著《人民的财产》,来还原剧情,一口气看完,内心真的无比惆怅,剧版“突围”这个名字起得真的很好,充满了讽刺意味。
从前十集来看,剧情和书中大体能对应上。原著中纪委书记的跳楼,电视剧中是没有的。齐本安的上任,和旧的领导班子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了煤矿透水事件上,这么设置也可以,但比原著“跳楼”+“煤矿透水”虽然矛盾集中,但表现力要弱很多。所以,电视剧镜头跳跃太大,边看原著,边追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小说原著比电视剧更精彩。
电视剧《突围》剧照
《人民的财产》为《人民的名义》姊妹篇,故事依然发生在汉东省京州市,时间则在《人民的名义》反腐风暴之后半年,讲述国企京州中福在中福集团八十年庆之前八十天内发生的故事。京州中福面临巨大困境,账面巨亏十五亿,其中既有市场变化的因素,也有不可忽视的严峻的腐败问题。一场意外的爆炸,炸出了五亿资金的离奇失踪,将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党政高官、企业高管、社会各界、底层弱势群体,各类栩栩如生的人物纷纷登场,齐本安临危受命,任职董事长、党委书记,面对市场与管理的压力,处理内部人员矛盾,积极解决企业问题,处理外部与李达康、易学习等人的关系,直面困难,寻求突围,守护人民的财产。
小说内容涉及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银企险企、民间借贷等,从历史到现实,从国企到民企,从政府高层到民间。周梅森善于直面现实问题,抓取社会各阶层群像,进行“清明上河图”式的书写,将剧烈变化的大时代呈现给读者。小说中对煤矿的部分描写,更是来源于其早年自身在煤矿工作、生活的经验,他毫不掩饰对这部小说的偏爱,直言:“这是我一生最想写的长篇小说。”
电视剧《突围》剧照
说完这部周梅森最想写的小说,咱再来看看《人民的财产》。
早在动笔开始创作前,周梅森就打定主意,这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他也第一时间告诉了出品方并得到了支持。不光是聚焦领域发生了变化,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梅森还透露了自己小小的“野心”:“我想把这部剧做成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
周梅森的经历是很丰富的,这早在他因《人民的名义》爆红之前就被更多的读者知晓了。早年当过矿工,开始写作进入文坛后又一度登上作家富豪榜,此外还挂职过政府的副秘书长。这部小说《人民的财产》和他在煤矿的经历息息相关。
周梅森年高中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当矿工。据他回忆,当时的矿上有些工友、同事是比较“特殊”的。“他们都因父母在矿难中去世而成了孤儿。组织上安排了专人抚养他们,他们也陆续到生产一线来学技术。”周梅森说,当时他们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15岁,大的17岁。
青年时的周梅森
这些和周梅森差不多大的孩子年龄渐长后,有成了劳模的,有当上了领导的,还有人在领导岗位上犯错,成了阶下囚。“我当时就想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周梅森说,这还是年代的事。
无疑,《人民的名义》不光让周梅森红出了圈,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写作的欲望。虽然起初还叫《人民的财产》,让很多观众误以为它就是《人民的名义2》,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了。
“我想把这部剧做成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周梅森说,虽然《突围》核心是讲齐本安临危受命进驻大型国企中福公司,团结干部群众,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带领企业在经营困境中成功突围的故事;但自己想剧中还要把中小民营企业,以及当代百姓各个层面的生活都展现出来。
周梅森说,自己最喜欢、受影响最深的作家是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他看来,巴尔扎克生活在变化剧烈的法国大革命兴起时期,而自己生活和在《突围》中描写的国企告别计划经济、走向全面改革的时期也是一个巨变的年代。
精彩内容
说到债务,齐本安问起京州能源发行的两期公司债,是不是有逾期风险?牛俊杰满脸痛苦:岂止风险,肯定逾期。第一期十个亿,距兑付日只有九十七天了,但本息在哪里?恐怕只有皮丹清楚!几个小股东在香港把京州能源告了,说大股东搞欺诈,严重侵犯了中小股东权益——你大股东——京州中福,花四十七亿买来两座谁都不要的破煤矿,以增发的形式卖给上市公司京州能源了,起码不是太厚道吧?
齐本安眼眉都蹙到一起去了:皮丹和董事会都有什么对策?
牛俊杰苦笑不已:对策?皮丹说了,他还不知干到哪一天呢!
齐本安“哼”了一声:这样的董事长,也真该撤职罢官了……
二人在矿区转了半天,转到了苗圃,在破败的凉亭坐下歇脚。菊花开得正盛,黄色花瓣最显眼,在阳光照射下金灿灿一片。有一种小朵的紫色菊花更显雅致,密匝匝挤成一片,默默地飘出幽香……
牛俊杰粗中有细,领导难得下凡,他的描述一定要使齐本安形成清晰概念,京州能源的困境主要是四十七亿的历史包袱造成的。这个包袱犹如一块磨盘石,坠着公司往无底深渊不停地下沉。现在两万矿工欠薪近五亿,八千工人下岗,谈何适应、生存、发展?
齐本安好像上钩了,看着菊花,或许考虑发放赈银救苦救难了?
牛俊杰抡起竹竿开始打枣——管它有没有枣,抡两竿子再说!对付领导,你就不能太客气了,你客气他就当福气了,比如石红杏。现在齐本安第一次下凡,他不能培养领导的坏毛病。于是便说:大约五年前,也就是京丰、京盛刚兼并过来没多久,京州中福给了市里五亿棚户区协改专项资金,市里却至今没有启动棚改,硬是让这五亿在财政账户上睡大觉呢,要是这笔资金能要回来,京州能源就能缓口气了。
齐本安说:这个事我知道,但要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吧?李达康书记是什么人啊?你想从他那儿反攻倒算,恐怕是找错了对象。
牛俊杰急急道:哎,哎,齐书记,我这不是穷疯了嘛!你别一口回绝我呀,别让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了!李达康他再霸道,也会讲道理的——暂时借用一下嘛,等到棚户区改造启动,我立马还给市里!
齐本安笑道:这话别说李达康和市里不相信,连我都不信你!老牛,想别的招吧,只要有能把京州能源带出困境的主意,你大胆说!
牛俊杰眼睛亮了:哎哟,齐书记,你真是好领导,你敢听,我就敢说!我有个解困方案——让京州中福把京丰、京盛两个矿买回去!
齐本安说:这个事总部已经想到了,战略委员会也在考虑甩包袱。
牛俊杰心想,包袱可没这么好甩,四十七亿买来的两座矿,现在债权机构的评估价是十四亿九千万,五年多时间,三十二个亿就搞没了,谁敢拍这个板?去年评估值二十五亿时,他向皮丹提出,孩子哭了抱给娘,皮丹不敢向总部报!现在估值又跌了一大块,资产减值算谁的?好在新领导齐本安来了,不必对历史问题负责,也许有机会了。
齐本安也不知是真糊涂,还是在装糊涂,听了他的设想,没提出任何异议,竟让他辛苦一下,先把这个重组方案做出来。还要他别有什么顾虑,也别怕得罪任何人,实事求是谈问题,找根源,出主意。
牛俊杰双眼放光:行,齐书记,有你这话,我就做重组方案了!
从京丰矿出来,牛俊杰开车,二人赶往京盛矿。破吉普车在土路上颠簸,田野上庄稼已收割,泥土露出残存的苞米茬子。路边的白杨树依然茂盛,但树叶边缘开始发黄,被秋风撕裂的老叶,片片飘落……
如何免费获取赠书
2.截止日期:年11月25日中午12:00,小编将联系获奖读者。
3.欢迎各界朋友积极参与评论互动,我们将为大家推荐更多好书。
责编:刘海波
审校:娜拉
终审:孔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