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挣的钱是有限的,但欲望却是无限的。
为了让别人看得起,割肾买苹果,裸贷买包包……这种情况延伸到养孩子身上,奶粉买最贵的,礼物挑最贵的。可从小让孩子淹没在精致的物质生活中,对他们真的好吗?
犹记得前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视频中的父亲失去了收入。原本一个月就元工资,妻子在家带两个孩子没有工作,家里还要还车贷、房贷,给孩子喝元一罐的奶粉。
平时还有父母接济,失去收入几个月就撑不住了,于是这位爸爸边流泪边冲着奶粉,后来揭不开锅了,甚至不得不向社区请求帮助。
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有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孩子的。
就好像这个家庭,明明一贫如洗,还要选择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外的消费,元的奶粉就一定比元的好吗?未必,挑最贵的不如挑性价比最高的。
带娃“精致穷”错了吗?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打着对孩子好的名头,不断喂养着孩子的“欲望”和“虚荣心”。
自己每天去公司都是从家里带的饭菜,但再看他的朋友圈,给孩子吃的菲力牛排、银鳕鱼,用的盐都是上百元一瓶的。
还有一些,自己每天骑电动车来上班,但给孩子报的钢琴班几百元一堂课,给孩子买的衣服不是名牌都看不上……
就是这样,宁愿让自己穷得明明白白,也要让孩子活得精致闪亮。
倒不是说父母让孩子可以过得好一些是错误的,不过凡事不可过火。如果这样的“精致”是导致穷的根本原因,请趁早换种生活方式。
“精致穷”背后可能是不正确的三观教育英国纪录片《Arethesekidsspoilt?(他们被宠坏了吗)》,记录了4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为了孩子开心花多少钱都可以,结果不太美好。
第一个家庭:中产偏上阶级的家庭
这个家庭算是比较富裕,但和真正的富豪还有一段距离。
家里面一共有4个孩子,每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穿的用的都是设计款,孩子巴宝莉的裙子、iPad、豪华玩具……每样都很贵。
妈妈在采访中说:我希望孩子们随时都可以漂漂亮亮的,这些当然必不可少!
当孩子提出想养一个小马驹的时候,爸爸知道这会给家里经济带来不少负担,不过还是顶着压力给孩子买了马。
孩子很开心,算一算这些光是装备就花了多英镑,更别提每年养马的费用了。
第二个家庭:孩子认为奖励是理所应当的
夫妻俩为了让女儿可以成才,给孩子报了英镑的小提琴课,英镑的钢琴课,算下来平均每节课程就要花-英镑,这些换算成人民币就是-元。
在妈妈的观念中,活着就该及时享乐。而且孩子每次收到礼物都会很真诚地说“谢谢”,妈妈认为孩子没有被宠坏。
事实上,女儿早就把父母给她买礼物看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每天都很努力练琴,所以这个礼物是对我的奖励,不会因此产生内疚。”
第三个家庭:为了孩子打三份工
一个单亲家庭,妈妈每天都要打三份工——保洁员、家政钟点工、清洁工。每份工作都要出卖体力。
但有时候这三份工赚来的钱,还不如孩子一天的花销多。
她15岁的女儿每天都是名牌傍身,同时是个鞋子控,家里放的鞋子琳琅满目,有些普通鞋店里都没有。并且,这里有很多鞋,孩子买来了一次都没穿过。
第四个家庭:离异爸爸,为弥补孩子而溺爱
离婚后,女人嫁给了另一个男人,孩子跟着妈妈和继父生活。
亲生父亲为了向孩子弥补自己缺失的父爱,答应只要是英镑以内的礼物,自己都可以满足,这样的补偿式溺爱对孩子未必是好事。
越精致伤孩子越深这四组家庭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这样的金钱堆积也让孩子渐渐忽略了父母的辛苦。
他们中的很多人,小时候人生都很平顺,长大后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了一点困难就坚持不下来,经不起挫折。
并且,随着不断被满足,孩子的欲望越来越膨胀,根本喂不饱。
小时候的昂贵玩具咬咬牙似乎还可以买得起,但长大后的奢侈品,越来越贵,你还会承担得起吗?
于是,孩子在虚荣心的促使下,选择了网贷、裸贷甚至走上歪路。
“精致穷”比穷本身更可怕,不要父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却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败家子”。
幸福来自于经验,而非物质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Gilovich)数十年来的研究,给出的结论是:“幸福就是源自经验,而非物质。”他的解释是:“幸福的敌人之一就是适应。买东西可以让我们产生兴奋,有幸福感,但是这种幸福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当我们适应了它们的存在,习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财产时,幸福也就消失了。”也就是说,购物带给我们的最大幸福很可能就在下单的那一刻,给孩子的最大幸福就在收到的那一刻,这种幸福不仅仅短暂且极易消逝。只有体验和经验,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长久的幸福。这点其实很好理解。美国有不少人都觉得,与拆圣诞礼物相比,和家里人欢度节日的记忆更让人觉得幸福。这也验证了康奈尔大学研究发现:“人们享受经验而不是物质馈赠时,人们会更加感恩,甚至更加慷慨。”所以,与其把钱大把大把地花在玩具、衣服上,不如想办法给孩子多创造些体验,多一些真正亲子的陪伴。比如带孩子公园玩耍,和孩子一起做晚餐,陪孩子读书,一起做手工等。催不毁的精致,不会致穷不难发现,其实这些美好但有意义的体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在亲子教育上,这句话尤为适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爱和陪伴最昂贵,但却也是最便宜的。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的人可能寻觅一生也到不了罗马。很残酷,但也很现实。人活于世,第一就是要承认现实,第二就是要量力而行。我从不认为“承认穷”是一件坏事,承认穷,就意味着我们具备了风险意识。越早体验到穷,就越早建立应对未来的紧张感,也就越愿意为未来储备资源,抵抗年老的风险。毕竟,年轻的时候穷还有盼头,年老的时候再穷,就真的只剩绝望了。所以,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我们,没法选择“简单”模式一生顺遂的我们,小心一点儿、谨慎一点儿应对这个世界,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况且,即便出生富贵,这一生也不可能不经历人生的坎坷。就像最近被热议的那位,也可能面临被限制消费、被起诉的尴尬,体味一下平凡的人生。所以,与其心心念念用金钱堆砌的精致,不如想办法给孩子多造些催不毁的精致。因为和榜样真实的距离,应该是做了什么,而不是穿什么、用什么。如果我们真的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注意他们的强大的自律、自控,努力学习和拼搏,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内核。量力而行,就是育儿最好的平衡。为了孩子,适当精致可以,但致穷就没有必要了。还是那句话: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你认为“为了孩子精致穷,有错吗?”自从开启养娃模式后,你家最大的开销都花在哪里了?欢迎留言分享。志宁电影都RTKTKRTKR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