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属三秋,山远天高烟水寒,西陵风光美如画。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文中有云:“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此文也许是最早描述西陵峡谷的文字。
毫无意外,前辈传神笔墨引得无数骚人词客打卡胜地,历代不绝,而至唐朝,斯为盛矣。
杨炯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浩浩汤汤的长江大河,而初唐四杰,无疑是高峰上蓬勃萌芽的春树,大河上游清澈澎湃的泉流,为浩荡的唐诗气象提供绵延不绝的澎湃动力。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杨炯曾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很显然,认为排名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是故作谦虚,真正的用意是不服王勃,杨炯恃才傲物的性格可见一斑。他出生寒门,少有文名,被誉神童,但性气豪纵,傲骨铮铮却让他和官场格格不入,以致半生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历史并没有记载,杨炯是何时乘一叶小舟,从长江上穿行而过,但高峡深涧,浩渺烟波,无疑让他心潮澎湃,思绪难平,于是他挥毫写下《西陵峡》。
西陵峡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此时的西陵峡,并不是如今一派风平浪静,岁月静好的模样。两岸悬崖壁立,山高万仞,江流湍急,浪涛滚滚,处处藏着暗礁与漩涡。小舟在风波间里起落,日月星辰在大江里沉浮,杨炯思接千里,神游万方。他想起楚国故都的繁华,夷陵战事的烽烟,历史波谲云诡,多像这旅途风波无尽,唯有这高山大川、瑰丽奇景,恒久长远,定有灵性,他断定,千年之中,他定能遇到知己,感于斯景,与他心灵相通。
无需千年,杨炯之后不久,西陵峡就迎来了一位光耀千秋的诗人。
李白
如果要为盛唐精神与盛唐文化找一个代言人,不作他想,只能是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醉酒作诗、仗剑行江湖、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天子呼之不朝李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也留下了无数浪漫的传奇诗篇。
长江流域,是李白流连最多的地方。公元年,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至公元年辞世。将近40年的漫游旅途中,除前后总计不到5年时间是在长安、洛阳及东鲁等地栖身之外,其余时间李白都是沿着长江辗转漫游。他写了多少首与长江有关的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在李白的笔下,有滔滔东逝的长江,横冲直撞的长江,逆流倒卷的长江,波平如镜的长江,柔媚多情的长江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
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首诗大约是李白34岁时所作。乘沙棠之舟,摇木兰之桨,丝竹之声悦耳,美酒千斛助兴,美人红袖纷飞,诗人的峡江之旅自由而酣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此情此景,诗人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超凡脱俗了。路经西陵,是诗人偶像屈原居住的地方,“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忠而见黜,廉洁清正,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切的人和事,时间自有最公正的评判,名利富贵,苍狗浮云,追逐有何趣味,不若酣然摇笔,谈笑赋诗,与山川永恒。
杜甫
在李白众多的迷弟、迷妹中,杜甫是较为特殊的一个。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诗人,你几乎找不到两人的相似之处,一仙一圣,一个飘逸出尘,一个孤苦沉郁,一个爱写仙事,一个爱写现实。李白名冠天下、如日中天的时候,杜甫作为青年才俊小荷微露,两人是忘年交。
但有一点两人共同拥有:游历长江。李白飘然而至,杜甫漂泊其中。
最能行
峡中丈夫绝轻死,
少在公门多在水。
富豪有钱驾大舸,
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
大儿结束随商旅。
欹帆侧柁入波涛,
撇漩捎濆无险阻。
朝发白帝暮江陵,
顷来目击信有征。
瞿塘漫天虎须怒,
归州长年行最能。
此乡之人气量窄,
误竞南风疏北客。
若道土无英俊才,
何得山有屈原宅。
此诗写江上水手,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峡中男性大多不愿读书求职官府,以在江上操船为业。那些出色的水手斜帆侧舵穿波过浪,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稳操舟船通行无阻,朝发白帝,暮抵江陵,千里水路,一日即达。
诗中所写“归州”,乃屈原诞生地,地处西陵峡畔,秭归县老县城所在地,长江穿境而过,山光水色四季不同。西陵峡峡高涧深,未建三峡大坝之前,险滩俯拾即是,且一滩更比一滩险,而归州船夫却习于水性轻易驶过,杜甫亲眼见识了这些在风浪里讨生活的人,感喟他们轻死逐利是为生计所迫。
陈子昂
陈子昂起初在长安默默写诗,默默的,果然没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56.html